字词 | 米德内外均衡协调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米德内外均衡协调论 米德内外均衡协调论internal and external equilibriumtheory of J.E. Meade J . E·米德关于开放经济中一国经济国内均衡与国际均衡关系的一种理论。该理论从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分析的原理出发,以新古典的一般均衡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问题,阐述了国际收支调节中的政策配合问题,被视为国际收支吸收分析法理论框架的一部分。 图16-57 由于汇率R下降即本币升值会恶化贸易收支,同时导致国内总需求不足,必须同时扩大国内吸收才能保持国内平衡,故内部曲线YY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直线。因为汇率R上升即本币贬值会改善贸易收支,使之出现顺差,要维持外部均衡就必须扩大国内吸收A,通过收入的增长引致进口上升,从而抵消顺差,故外部平衡曲线EE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直线。EE和YY的交点F是内、外部同时均衡的点。而围绕着均衡点F存在四个区域,分别为: ❶顺差和失业; ❷顺差和通货膨胀; ❸逆差和通货膨胀; ❹逆差和失业。 假设经济最初处于图中K点,即处于内部平衡但国际收支逆差的位置。这时只要减少吸收A即实行紧缩性财政货币政策,就可达到EE曲线H点实现外部平衡,但却付出了高昂的失业代价。若想从H点出发消灭失业,可采取贬值政策,将支出转向国内商品,促进出口从而促进收入和就业增加,但其结果却可能是贬值时将该经济推向位于K上方的某个位置,在这一点上贬值得到的竞争力为过剩需求所拉动的通货膨胀所抵消。所以,在充分就业的条件下要成功地实行贬值,必须同时实行吸收政策和转换政策,即通过紧缩性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减少对贸易品的过度需求,纠正国际收支逆差,对吸收政策造成的对非贸易品需求减少和供给增多,可以通过转换政策的配合来抵消,从而实现内外均衡。 米德的内外均衡协调论把一般均衡分析运用于国际政策问题,分析了国内经济和国际收支的相互依存关系,为后来的蒙代尔的“政策配合说”奠定了基础。 ☚ 古托斯基外债理论 特里芬国际货币改革论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