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泉精舍宋朱熹室名。寒泉,清冽的泉水或井水。《周易·井卦》:“九五,井冽,寒泉食。”《诗经·邶风·凯风》:“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诗序谓“美七子能尽其孝道,以慰其母心”。后遂以“寒泉”为子女孝敬母亲的典故。《东观汉记·东平宪王苍传》:“今以先烈皇后假髻帛巾各一衣一箧遗王,可时瞻视,以慰《凯风》寒泉之思。”晋潘岳《寡妇赋》:“览寒泉之遗叹兮,咏《蓼莪》之余音。”室名寓思慕慈母之旨。 朱熹1130—1200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晦庵通叟、晦翁、遁翁、沧州病叟、鸿台外史、鸿庆外史、仁知堂主、云台子、云台外史、云台真逸、云台隐吏、嵩阳隐吏、云谷老人、筮遇遁之同人。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县)人。南宋理学家、文学家。绍兴十八年进士,历高、孝、光、宁四朝。曾上封事,反对与金议和。曾提举江西、浙东常平茶盐公事,知漳州,任焕章阁待制、侍讲,秘阁修撰等。后以事韩侘胄,被诬落职。卒追谥文,又赐太师,封信国公、改徽国公。著有《四书章句集注》、《诗集传》、《周易本义》、《楚辞集注》等。明人辑有《朱文公文集》一百卷,续集十一卷、别集十卷。 索引:朱熹,元晦、仲晦,晦庵、晦庵通叟、晦翁、遁翁、沧州病叟、鸿台外史、鸿庆外史、仁知堂主、云台子、云台外史、云台真逸、云台隐吏、嵩阳隐吏、云谷老人、筮遇遁之同人,文公;武夷精舍、考亭、紫阳书堂,寒泉精舍、竹林精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