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富有地方特色的学科研究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富有地方特色的学科研究

富有地方特色的学科研究

徽州学研究 徽州学以古代徽州地区社会经济文化为研究对象,是安徽社会科学领域富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学科。徽州学研究具有良好的客观基础:一是自宋至清,徽州地区一直保持着高度发展的历史文明,并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独特性,因而形成了一系列有开掘价值的学术课题;二是体现徽州历史文明的各类文字记录和文物遗存至今还大量保留于世,收藏完好;三是长期以来,关于徽州历史人文和典章名物的记述考辨,著述宏富,表明徽州学研究有着悠久的学术传统。
徽州学的研究成就首推徽商研究。早在30年代,国内即有研究徽商的著作出现。如《明代徽商考》等。安徽省的徽商研究始于70年代,历史学家李则纲(1892—1977)在其晚年所著《安徽历史述要》中,记述了徽商的产生、成长、兴盛和衰落。从80年代起,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安徽师范大学历史系、安徽省博物馆都将徽商研究列为专题,收集整理了大量资料,编辑出版了《明清徽商资料选编》、《徽商研究论文集》等。1991年安徽师范大学承担了由国家教委资助的国家“八五”重点课题《徽商发展史》,将徽商研究继续引向深入。
徽州学的研究领域不断拓宽。近年来,徽州学已由侧重徽商的研究扩展到徽州社会和历史文化的各个方面的研究,诸如徽州的宗法社会、土地制度与租佃关系、著名的历史人物、发达的乡村教育和古朴的徽州民俗以及新安理学、新安医学、新安画派、徽版书刻、徽派版画、徽派建筑、徽派篆刻、徽派盆景,直至徽墨、歙砚、徽戏、徽菜以及徽州方言等等。目前已经问世的研究成果有《明清徽州土地关系研究》、《近代徽州租佃关系案例研究》、《徽州明清民居雕刻》、《徽州墨模雕刻艺术》以及《徽州三雕艺术丛书》(《徽州木雕艺术》、《徽州石雕艺术》和《徽州砖雕艺术》)等著作、论文集、资料汇编。
为适应徽州学研究和开展学术活动的需要,1985年以来,安徽省徽州学学会、黄山市徽州学研究会和安徽大学徽州学研究所相继成立。《徽州学丛刊》、《徽学通讯》等专门性学术刊物先后问世。《江淮论坛》杂志社从1992年起开辟“徽州学研究”专栏,为海内外学者发表研究徽州学的成果提供园地。
桐城派研究 安徽是桐城派的发祥地。桐城派作为封建文学的正宗和一个有影响的文派,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50年代末期到60年代初期,安徽学术界曾对桐城派开展过一次讨论。这次讨论的主要文章大都收在《桐城派研究论文集》中。80年代以后,对桐城派的研究得到加强。1980年,《中国古代文艺理论研究》上发表了《桐城派方刘姚三家文论评述》、《江淮论坛》上发表了《试论桐城派的艺术特点》的文章。《江淮论坛》杂志从1982年第一期开始,正式辟出“桐城派研究”专栏,展开了较为系统深入的讨论、研究,持续五六年,发表有关文章近40万字。1985年11月,由安徽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江淮论坛》杂志社、省古典文学研究会和桐城县联合发起,在桐城派故乡安徽桐城召开了“桐城派学术讨论会”。海内外专家学者近百人与会,从文论、史学、美学、哲学等不同角度,对桐城派进行了探讨。这次学术讨论会后,由黄山书社出版了《桐城派研究论文选》。
桐城派研究的近期成果,主要有《桐城文派述论》、《桐城文派》等专著。安徽古典文学研究工作者近年整理点校桐城派古籍也很有成绩,已出版的有《方望溪遗集》、《吴汝纶尺牍》等。
捻军研究 捻军起义起源于安徽淮北地区,安徽的捻军研究在国内外享有盛誉。1956年,安徽历史研究室成立后,即将捻军列为专题研究项目。这一研究主要从实地调查入手。安徽历史研究室1985年秋天成立捻军调查组,先后深入皖北300多个集镇村庄,进行了为时两个多月的实地调查,访问达1000多人次,搜集到大量的口碑资料和部分实物。根据调查资料,写出了《捻军产生的社会背景》、《捻军的产生及其初期的活动》、《关于捻军的组织问题》、《捻军调查记》、《张乐行传》等研究报告和论文。
安徽史学界的捻军研究,较早得到海外学者的重视,1981年美国出版的《中国人论捻军起义》一书,便收进了安徽学者所写的《捻军产生的社会背景》、《关于“捻”的解释》和《捻军与白莲教的关系》等论文。
近年来捻军研究的发展趋势,一是对捻军人物的研究有所加强,重点研究捻军的首领人物;二是横向联系的研究有所扩大,重点研究捻军内部各首领之间的关系,捻军同太平天国、回民起义之间的关系等。同时,对捻军战争中的重大战役的研究继续得到加强,为尽早写出高质量的《捻军史》打下了基础。
1992年,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捻军调查与研究》一书,这是安徽省社科院历史学学者长期研究捻军的成果结集。
淮系研究 以李鸿章为首的淮系集团,在近代中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各方面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但长期以来,淮系研究在国内尚属空白。安徽尽管较早地出版了《淮军始末》一书,但对淮系的深入研究,直到80年代中期方才展开。1985年9月,由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为主发起,安徽史学界在合肥举行了“刘铭传首任台湾巡抚100周年学术讨论会”,会后出版了《刘铭传在台湾》一书。1988年10月,由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合肥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省历史学会等单位发起,在合肥召开了第一次“李鸿章与近代中国经济学术讨论会”,全国有关研究单位、高等院校和报刊的专家、学者、编辑等共7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后,出版了《李鸿章与中国近代化》论文集。
1991年,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承担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八五”重点出版项目《淮系集团与近代中国》。稍后,成立了安徽省社会科学院淮系集团研究中心,由美籍著名历史学家、淮系将领后裔唐德刚担任顾问,开始了较大规模的淮系研究。《淮系集团与近代中国》项目计划在“八五”期间完成五部专题著作,目前第一部《淮军史稿》已完稿;另四部为《淮系人物列传》、《淮系关系网考析》、《淮系集团与晚清社会》和《淮军史事日志》,正在撰写。同时,淮系集团研究中心还承担了大型史料文献《李鸿章全集》(约2200万字)的整理工作,由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计划在1998年出齐。“淮系集团与近代中国”的研究已经引起全国史学界注目。美国、日本以及港台的一些学者对这一研究也十分关注,并与淮系集团研究中心建立了联系。
建安文学研究 建安文学的开创者曹操、建安文学的集大成者曹植、以及《典论·论文》的作者曹丕(世称“三曹”),均为安徽亳州人,“三曹”与“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一起,构成建安文学的主力军。作为“三曹”的故乡,安徽的古典文学界对建安文学的研究一直比较重视。50年代末期,安徽学术界参与了全国性的如何正确评价曹操的讨论。之后,安徽的古典文学界转入对建安时期重要作家曹植、曹丕的研究。进入80年代以后,安徽的建安文学研究更为活跃。1983年5月,省文学艺术研究所和省古典文学研究会联合发起,在曹操的故乡亳州召开了建安文学学术讨论会,有全国知名学者及海内外古典文学研究工作者100多人参加。会议着重讨论了建安文学优良传统诸方面的问题,会后编辑出版了《建安文学研究论文集》。1993年5月,由省社科院、省社联和亳州市人民政府联合发起,在亳州召开了全国首届“三曹”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除省内、国内一些知名学者外,还有日本、韩国以及港台的学者,共80多人。这次会议收到论文50余篇,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侧面探讨了“三曹”的历史贡献。
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 陶行知是安徽歙县人,是一位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家。1980年2月,作为陶行知的故乡,安徽率先成立“陶行知研究会”(后易名为“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会”)。此后,一系列宣传、研究和实验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活动在全省展开:在全省各地举办了陶行知生平事迹巡回展览;编印了《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画册;参与了《陶行知全集》的编辑工作;编写了《陶行知论普及教育》、《陶行知教育思想、理论和实践》、《陶行知教育思想十二讲》、《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文集》等参考资料、普及读物和研究成果。还召开了多次学术研讨会,其中影响较大的有,1983年11月由安徽、江苏两省“陶研会”在南京联合举办的“陶行知教育思想学术讨论会”;1984年10月由安徽省教育厅和省“陶研会”在歙县联合举办的“陶行知纪念馆开馆典礼暨安徽省陶行知教育思想学术年会”;此外,还多次举行专题性学术讨论会,集中探讨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农村教育思想”等;创办了学术性刊物《行知研究》等等。
近些年来,安徽学者发表在《社会科学报》上的《世界上最早提出“终生教育”理论的是陶行知》、《陶行知:唯一从总体上探索中国教育的智者》等论文,在全国“陶研”界产生了较大影响。安徽的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研究,正努力与当前教育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使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经验在新时代得到了发扬光大。全省确立了肥西和徽州两所师范学校为实验基地,用陶行知的办学精神培养“以陶为师”的乡村教师。歙县的“行知小学”和“行知中学”,按照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科学下嫁”等教育思想办学,已取得了显著成果。休宁县实行“农科教多位一体”的经验,也是实践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可喜尝试,被称为“实践的创新”。
近些年来出版的研究成果,还有专著《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和传记《陶行知》,二书均在安徽省第二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中获奖。

表5-3-1 安徽省第一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获奖目录
(1978—1985)

荣誉奖(3项)
成果名称成果形式作者出版单位或
发表刊物
农业现代化的起步
策略
著作杨纪珂安徽科学技术出
版社
关于城镇集体经济
研究的系列论文
论文苏桦《中国劳动》、《江
淮论坛》及安徽
人民出版社等
《世界史·近代史》
上下册
教材光仁洪
等主编
人民出版社
一等奖(10项)
中国乡镇经济学著作周曰礼
主编
安徽人民出版社
明清徽商资料选编学术资料张海鹏
王廷元
主编
黄山书社
审美试步论文集郭因陕西人民出版社
潜山薛家岗新石器
时代遗址
发掘报告安徽省
文物工
作队杨
德标执
科学出版社、《考
古学报》
安徽包干到户研究论文集欧远方安徽人民出版社

表5-3-1

成果名称成果形式作者出版单位或
发表刊物
儒林外史会校评本校评本李汉秋上海古籍出版社
现代宇宙学的哲学
问题
著作孙显元人民出版社
休宁县农村经济和
教育的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课题组农村问题论坛
审计学教材周舜臣
李凤鸣
安徽科技出版社
目录学著作徐召勋安徽教育出版社
二等奖(49项)
魏晋南北朝史论稿著作万绳楠安徽教育出版社
中国安徽文房四宝著作穆孝天
李明回
安徽科技出版社
档案学概论著作濮德祥合肥联合大学出
版社
婴幼儿智力教育普及读物李丽惠安徽科技出版社
新四军史话普及读物余茂笈
吕胜堂
解放军出版社
四朝代
(泰克立·巴莫代
表作)
译著高树榕
房英
上海译文出版社
闲话胡适著作石原皋安徽人民出版社
从爱因斯坦的道德
品质谈科学道德
论文沈静《江淮论坛》
安徽经济年鉴工具书安徽经
济年鉴
编辑部
安徽人民出版社
徽派版画史论集著作周芜安徽人民出版社
论鄂豫皖苏区肃反
中的几个问题
论文郭煜中鄂豫皖苏区历史
研究会论文集
马克思传略传记刘凤舞四川人民出版社
王茂荫的货币观点
和他的遭遇
论文陈平民《江淮论坛》
钟嵘和诗品著作梅运生上海古籍出版社
安徽古战场著作杨国宜安徽教育出版社
安徽省情编著编委会
陈基余
主编
安徽人民出版社
李商隐诗选注释刘学锴
余恕诚
人民出版社
中国翻译简史
(五四以前部分)
著作马祖毅中国对外翻译出
版公司

表5-3-1(续二)

成果名称成果形式作者出版单位或
发表刊物
中国出版史概要著作张召奎山西人民出版社
科技写作简明教程教材司有和安徽教育出版社
人才述古著作唐溥生安徽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的第一个伟
大发现
著作张文煜安徽人民出版社
论因明墨辩和西方
逻辑学说推理理论
之贯通
论文张盛彬《中国社会科学》
世界通史第11卷译著安徽大
学苏联
问题研
究所
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
无产阶级文化派资
料选编
学术资料白嗣宏中国科学出版社
社会主义再生产过
程一数学模型
论文田正义《经济学动态》
陈延年人物传记孙其明《中共党史人物
传》陕西人民出
版社
价值问题的哲学探
论文郑庆林《哲学研究》
安徽省基本建设卅
二年
资料安徽省
基本建
设经济
研究会
安徽省基本建设
委员会、基本建
设经济研究会编
辑出版
资产阶级政治经济
学史简明教程
教材吴奎罡
李可
上海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世界文学”
思想初论
论文钱念孙《百家》创刊号
论费尔巴哈哲学中
的辩证因素
论文陶福源《河北学刊》
论社会主义职业道
著作省社科
院编写
安徽人民出版社
安徽战略研究文汇论文集省发展
战略联
合研究
《战略研究通讯》
专辑
试论巴金小说的
“生命”体系
论文张民权《文学评论》
责任到户的性质及
有关问题
调查报告郭崇毅《江淮论坛》
《资本论》研究论文
论文集《资本
论》研
究会
安徽人民出版社

表5-3-1(续三)

成果名称成果形式作者出版单位或
发表刊物
我国粮食生产应走
“稳粮增值”的道路
论文戴德明《农村经济问题》
合肥东郊大兴集北
宋包拯家族墓群发
掘报告
考古发
掘报告
吴兴汉北京文物出版社
文物资料丛刊
关于爱情题材的札
论文沈敏特《文学评论》
中学领导与管理著作编写组安徽教育出版社
证券投资著作李娟
傅培浩
安徽人民出版社
行政管理简论著作杨学敏
盛法
安徽人民出版社
论人权和人权的国
际保护
论文史达心安徽大学学报
合肥市西市区独生
子女家庭的调查
论文安大人
口研究
《家庭计划研究》
红楼梦研究也要实
事求是
论文吴子慧《中国社会科学》
长句结构的分析著作李子云上海教育出版社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
论与建设有中国特
色的社会主义
著作社科学
省社联丛书
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的形成及其科学结
论文王传生《上海法学》
三等奖99项(从略)
四等奖151项(从略)

表5-3-2 安徽省第二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获奖目录
(1986—1991)

荣誉奖(3项)
成果名称成果
形式
作者出版单位或
发表刊物
安徽著名历史人物
丛书
(共8分册)
著作史钧杰主编中国文史出版社
词学概论著作宛敏灏上海古籍出版社
寻访叶挺将军的足
著作陈基余安徽人民出版社

表5-3-2(续一)

一等奖(5项)
成果名称成果
形式
作者出版单位或
发表刊物
汉语大词典
(四、五、六卷部分)
著作赵应铎张
紫文分卷主
汉语大词典出版
社会主义学说史著作戴清亮李
良瑜荣民
人民出版社
安徽发展战略著作苏桦欧远
方主编
安徽人民出版社
国际金融新论著作滕茂桐中国财政经济出
版社
红楼梦一迷人的艺
术世界
著作周中明台湾贯雅文化事
业有限公司
二等奖(39项)
区域经济学著作程必定主编安徽人民出版社
关于发展理论与我
国经济发展战略的
若干思考
论文李守身《中央财金学院
学报》
汉语文字学史著作黄德宽
陈秉新
安徽教育出版社
财政发展与改革问
题研究
著作匡炳文主编中国经济出版社
时代的呼唤(经济
学篇)
著作黄传新安徽人民出版社
新编西方经济学著作吴奎罡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
淮河水利简史著作唐元海主编水利电力出版社
中国近代文论类编著作贾文昭黄山书社
校勘学著作管锡华安徽教育出版社
青年人生哲学著作金志华何
迈杜菊文
主编
中国青年出版社
审计管理学概论著作周腕臣中国财政经济出
版社
乡镇企业经营管理
著作赵贺春主编中国展望出版社
安徽产业结构调整
研究
论文许昌明《安徽省党校学
报》
太平天国安徽省史
稿
著作徐川一安徽人民出版社
论徽商与封建宗族
势力
论文唐力行《历史研究》
陶行知创造教育思
著作王世杰主编安徽教育出版社

表5-3-2(续二)

成果名称成果
形式
作者出版单位或
发表刊物
关于经济法的概念
与调整对象的研究
论文王鎔《安徽大学学报》
皖西革命史著作陈忠德主编安徽人民出版社
胡汉民评传著作须力求河南教育出版社
审美学通论著作何迈主编安徽人民出版社
寻找香港文学的突
破口
论文王宗法《香港文学报》
独生子女教育新探著作明克诚黄山书社
消费统计学著作云瑞群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
商业公共关系学著作方光罗编著黄山书社
行政复议概论著作钮涟佘朝
群袁曙宏
主编
安徽人民出版社
中国古代秘书通论著作潘林桁安徽人民出版社
阴阳聚裂论著作张允熠北方妇女儿童出
版社
古希腊哲学范畴的
逻辑发展
著作张传开南京大学出版社
投资项目经济学著作蒋同初中国财政经济出
版社
实用宣传学著作窦永记主编安徽人民出版社
吴敬梓评传著作孟醒仁孟
凡经
中州古籍出版社
闲话张恨水著作董康成徐
传礼
黄山书社
写作能力学著作叶太平山东文艺出版社
传统农村社区商品
经济意识的形成和
强化
论文袁玉立《社会学研究》
中国武侠小说史著作罗立群辽宁人民出版社
安徽工商税务志著作王斌主编黄山书社
寓言学概论著作薛贤荣安徽少儿出版社
论中华民族精神及
其核心
论文臧宏《哲学研究》
中国书名学概论著作张召奎书海出版社
三等奖100项(从略)
四等奖100项(从略)
☚ 基础学科研究   第二节 研究机构 ☛
0000247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5:0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