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物 > 宫室類(上) > 樓閣部 > 樓名 > 鎮海樓 鎮海樓 zhènhǎilóu 樓名。座落於廣東廣州市城北越秀山之左。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永嘉侯朱亮祖建,取雄鎮海疆之意,故名。樓共五層。高八丈,登臨遠眺,廣州景物歷歷在目。清·王攄《重陽前一日登鎮海樓》詩:“無端來作五羊游,節近登高上此樓。” 镇海楼中国古建筑。位于广州市越秀山顶,俗称五层楼。始建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后多次重修,现在的镇海楼是1928年重修的。楼高28 m,共5层,平面为长方形。楼前为1道碑廊,陈列22件碑刻,最前面的是四石鼓文碑刻,原刻于公元前770年,是中国现存最古的碑刻。楼的右侧陈列着12门鸦片战争时期的古炮。 镇海楼 镇海楼俗称五层楼,位于广州越秀山顶,建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成化、嘉靖和清顺治、康熙年间皆曾重修过,现在的镇海楼是1928年重修的,并把木构楼板改为钢筋水泥。此楼取名镇海,寓有“雄镇海疆”之意。楼高二十八米,分五层,呈长方形,楼顶及各层挑檐均琉璃瓦盖,下面两层的围墙均用红石垒砌,造型雄浑,巍峨壮观,为清代“羊城八景”之一。楼顶层正面高悬“镇海楼”金匾一块。楼前面一道碑廊,陈列有二十二件碑刻,排列最前面的是四石件鼓文碑刻,原刻于公元前770年,是我国现存最古的碑刻。 ☚ 登封观星台 天一阁 ☛ 镇海楼 镇海楼位于越秀山顶,取名于防范倭寇、“雄镇海疆”之义,俗称望海楼。明洪武十三年(1380),永嘉侯朱亮祖建广州城时,在北城高处构筑此楼,后两度毁建,现存建筑是1928年重修,原木构楼板改用钢筋水泥浇砌。楼高28米,阔31米,深16米,红墙绿瓦,登楼可尽览羊城景色。清代岭南作家屈大均称“其玮丽雄特,虽黄鹤、岳阳莫能过之”。今楼前置有两座红砂岩石狮,及明嘉靖年间重修镇海楼碑。1928年在此建“广州市博物馆”,陈列广州历史文物和图片。 ☚ 越秀山 五羊山 ☛ 000045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