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宰甫卣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古代名物 > 珍寳類 > 金銀部 > 銅器(附) > 宰甫卣 宰甫卣 zǎifǔyǒu 殷代青銅卣器,器主爲宰甫,故名。記載中誤稱“來獸敦”(《愙齋集古録》)、“宰甫敦”(《國朝金文著録表》、《小校經閣金文拓本》)、“宰甫簋”(《三代吉金文存》)。高三十一·五厘米,口徑十一至十三厘米,腹圍五十九·五厘米,重五·一公斤。蓋上有蘑菇狀細,蓋頂與腹部飾獸面紋,蓋沿與圈足上飾由夔紋組成的獸面紋。口沿下飾小默頭。梁飾勾連紋,兩端各有一牛頭。器表銹蝕嚴重。器蓋對銘,三行二十三宇。釋文:“王來獸(狩)自豆录(麓),才(在)䙎。王乡(飨)酉(酒)。王光(貺)宰甫貝五朋。用乍(作)寳。”殷代銅器铭文一般一至二字,多者數字,大都記族徽與祖先名。宰甫卣這樣長篇記事铭文極爲罕見。此器拓本,最早是清人吳大澂於清同治十二年至光緒二年(公元1873—1876年)期間由京入陝,督辦陝、甘、寧地區的科舉事宜時訪得的。1952年,菏澤市文物部門收集到真器,現藏山東省菏澤地區文展館。 宰甫卣 宰甫卣商代晚期青铜礼器。出土时间、地点不详。器呈扁椭形,弧形盖,垂腹外鼓,圈足,口下一对兽首环耳,联接提梁。盖、腹、圈足均饰饕餮纹。器、盖对铭,各铸铭文2行23字:“王来兽(狩)自豆录(麓),才(在),𥛎 ☚ 烟台市博物馆 益都侯城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