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头政治
也译作三头同盟或三雄政治。 罗马共和国末期先后由三个权势人物结成的两次政治同盟。前三头政治,公元前60年由恺撒、庞培、克拉苏三人秘密结成。 前56年在伊特鲁里亚北部路卡举行会议,达成恺撒续任高卢总督五年,庞培与克拉苏任前55年执政官,任满后庞培出掌西班牙,克拉苏出掌叙利亚各五年的协议。 至前53年,克拉苏出征安息阵亡。庞培与元老院合谋解除恺撒兵权,前49年双方开战,恺撒占领罗马。前48年法萨罗战役庞培失败,逃至埃及被杀,前三头政治解体,恺撒建立独裁统治。 后三头政治,公元前43年由屋大维(奥古斯都)、安东尼、李必达三人公开结成,得到元老院及公民大会认可,获得统治国家五年的权力。三头实行“公敌宣告”,剪除异己,又在巴尔干半岛打败刺杀恺撒的共和派。 前40年三头划分势力范围:屋大维治理意大利、高卢和西班牙,安东尼治理东部地区,李必达治理非洲。前36年李必达军权被夺,安东尼在埃及迷恋女色,以帝王自命。元老院与屋大维联合发兵征讨。前31年亚克兴战役安东尼败回埃及,次年自杀。 屋大维建蒲林斯制元首政治。两次三头政治是罗马由共和国向帝国过渡期间的统治形式,导致了罗马帝制的确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