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词 | 三国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三国 (220-280)魏、蜀、吴三分天下的时代。 公元220年,魏王曹丕代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定都洛阳;翌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公元229年,吴王孙权在建业(今江苏南京)称帝,史称“孙吴”或“东吴”。从公元220年曹丕称帝起,到公元280年吴亡止,其间六十一年,史称“三国”。 戏文小说中也有赤壁之战(公元208年)为三国的起点的说法。三国中,以疆域而论,魏最大,吴次之,蜀最小。由于军阀混战,三国初年,总人口下降到一千余万,至全盛时又达到五千余万。三国是中国历史上最富有戏剧性的时代,晋宋之间,就有一百五十多种关于三国的野史杂著出现;隋唐之际,三国故事广为流传;宋元时代,“说三分”是瓦肆勾栏中说书艺人的保留节目,与此同时,三国戏更是花样翻新;最后,滚雪球似的累积为《三国演义》这部古典名著,将曹操、刘备、孙权等时代英雄变成了家喻户晓的小说人物。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