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馆清柯泽时室名。医学,古代培养医药人才的机构。《旧唐书·太宗纪上》:“(贞观三年)九月癸丑,诸州置医学。”《新唐书·百官志四下》:“医学博士一人,从九品上。掌疗民疾。”《宋史·选举志三》:“医学,初隶太常寺,神宗时始置提举判局官及教授一人,学生三百人。”元揭傒斯《增城三皇庙记》:“然后三皇之祀始尊,医学之教始行。”后指保健治病的科学。清昭梿《啸亭续录·商太医》:“商院判景霨,浙江人,为文毅公十世孙,工医学,用方精粹,每多奇效。” 医学馆柯泽时,医学馆为藏书室名,清武昌人。光绪三十年至民国元年刊《武昌医学馆丛书》。 医学馆学校名。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在北京设立。学制原定三年,三十二年,学部要求照新章中学五年毕业办理,延长学制二年。旋用御史徐定超议,改为京师专门医学堂,中西医学分科肄习,培养新式医学人才。 医学馆清代太医院所属机构。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置,掌医官考核之事。每年在春秋两季考试医士、医员、医生、肄业生等,分别等第,预备升补。每届六年,举行大考,吏目、医士以下医官均参加考试,由太医院堂官核其文理、医学,分别去留,列出等第,送礼部复勘,咨吏、礼二部注册。未录取者,仍入教习厅学习,下届再应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