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宋教仁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宋教仁1882—1913湖南桃源人 宋教仁1882—1913著名民主革命者。字遯初、钝初,号渔父,湖南桃源人。幼入私塾。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入漳江书院。1903年考入武昌文普通中学。1904年春,和黄兴等在长沙创立华兴会,还参加武昌科学补习所,任文书。因谋长沙起义事败逃日本,留学东京政法大学、早稻田大学。1905年与程家柽等创《二十世纪之支那》杂志,促进同盟会成立。同年加入同盟会,任司法部检事长和《民报》编辑。越两年赴东北策动革命,创立同盟会辽东支部。1911年回上海任《民主报》主笔,与谭人凤等成立同盟会中部总会,筹备在长江流域发动起义。武昌起义时,赴武汉,起草了《鄂州临时约法》。1912年任南京临时政府法制院院长,并被推为同盟会总干事。袁世凯窃国后,任农林总长。是年主持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吸收大量政客入党,任理事,后代理理事长,热心于议会政治。1913年初,国民党在国会议员选举中获多数席位,他准备以多数党首脑组织责任内阁,出任总理,并遍游鄂、湘、赣、皖及江苏等省,批评时政,阐述政见,主张成立责任内阁,制定民主宪政,反对袁世凯专权,深为袁氏所忌。3月20日晚,被袁世凯派人枪击于上海车站,22日逝世,酿成震动全国的“宋案。”遗著有《宋渔父日记》、《宋教仁集》、《间岛问题》等。 宋教仁
宋教仁
宋教仁1882——1913名鏈, 字遯初, 又作鈍初, 號漁父,湖南桃源人,1882年 (清光緒八年) 生。1903年入武昌文普通學堂。1904年3月與黄興等在長沙創立華興會; 8月與劉静庵等在武昌組織科學補習所,任文書;11月華興會密商起義,事泄,出走日本,初在東京法政中學,後進東京法政大學。1905年5月與黄興等創辦《二十世紀之支那》雜誌,鼓吹革命; 8月參加组織中國同盟會,任司法部檢事,後被推爲同盟會湖南分會副會長,並擔任《民報》庶務幹事兼撰述; 11月因反對日政府頒布留學生規則,被除名驅逐,後改名練,入早稻田大學習法政。1907年春,和白逾桓等赴東北组織同盟會遼東支部,事泄,遂逃往日本。1911年1月初回上海,任《民主報》主筆; 同年4月赴香港,任統籌部编制課長,籌劃廣州黄花崗起義,適赴省會時,先一日起義已敗,復回香港; 8月與譚人鳳等在上海组織同盟會中部總會,任總務幹事,並籌設各省分會。武昌起義後赴漢,協助湖北都督府辦理外交,參與擬定《鄂州臨時約法》,旋至南京,籌組臨時政府。1912年1月,任臨時政府法制局局長; 4月臨時政府北遷,任北京政府農林總長,不久辭職; 8月聯合統一共和黨等組織中國國民黨,任理事、代理事長。1913年春,代理國民黨理事長,主張成立責任内閣,制定民主憲法,反對袁世凱專政,深爲袁世凱所忌; 同年3月20日國會召開前夕,被袁世凱派人刺殺於上海車站,延至22日逝世。年31歲。著有《宋漁父日記》、《間島問題》。 宋教仁 宋教仁1882—1913字遁初,一作钝初,号渔父。湖南桃源人。清德宗光绪二十五年(1899),入漳江书院读书。光绪二十九年,考入武昌文普通中学堂,萌发革命思想。次年二月,与黄兴、刘揆一等在长沙创立华兴会,任副会长。七月,与吕大森等在长沙组织科学补习所,任文书。同年冬,参与策划华兴会长沙起义,事泄失败遭通缉,逃往日本就读于法政大学、早稻田大学。光绪三十一年,与程家柽等创办《二十世纪之支那》杂志,鼓吹革命。同盟会成立,任司法部检事长。《民报》创刊,任庶务干事兼撰述员。清末帝宣统三年(1911),参与筹划广州起义,与谭人凤等组织同盟会中部总会。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任法制局长。临时政府北迁,任农林总长。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任理事、代理理事长。1913年,积极主张成立责任内阁,制定民主宪法,抵制袁世凯的独裁统治,被袁世凯暗杀。能诗文,为南社社员。终生从事政治活动,诗作不多,然富于爱国激情和忧国忧民之思。胡朴安《南社诗话》云:“湖南社员,于国内负盛名者,当首推宋教仁。”“渔父虽为日报文章,每一问题,必检阅多种书籍,于中国古书,尤三致意。故每一社论出,而必理精辞粹,彬彬可诵也。不甚作韵语,余尝读其《思家》、《晚泊》、《秋晓》、《登韬光》五律四首,诗人之诗,亦不过如是。”有《宋教仁集》。生平事迹见李新、孙思白主编《民国人物传》第一卷《宋教仁》。 ☚ 马君武 宁调元 ☛ 宋教仁1882—1913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字遯初,号渔父。湖南桃源人。一生追随孙中山,致力于民主革命。1904年与陈天华、黄兴在长沙组织华兴会,发动武装起义,反抗清政府。失败后流亡日本。1905年参加同盟会。辛亥革命后参与筹建南京临时政府,并担任南京临时政府法制局局长,主持起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此法肯定了主权在民,三权分立的原则。1912年8月,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后任代理理事长。1913年2月,国会进行选举,国民党取得了多数议席。正当他准备组织责任内阁时,被袁世凯派人于3月20日在上海车站杀害,年仅31岁。孙中山称他是为民主立宪牺牲的第一人,“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后人编有《宋教仁集》。 宋教仁1882—1913近代民主革命家。字遯初(也称纯初),号渔父,湖南桃源人。早年入武昌文普通学堂,喜读政治、法律。不满清廷统治,渐萌革命思想。光绪三十年(1904年)与黄兴、陈天华等在长沙组织华兴会,被推为副会长。策动起义未成,逃亡日本。先后入法政大学、早稻田大学,仍习政治。次年参加同盟会,任司法部检事长、湖南分会主盟人,协助孙中山、黄兴等人组织反清武装起义。光绪三十三年,奉命回东北组织同盟会辽东支部,联络当地反清武装力量,准备响应潮州、惠州起义。后重返日本,仍参加同盟会本部的工作,写《间岛问题》一书,以确凿的证据证明延吉地区自古就是中国领土,揭穿日本政府的伪证伎俩“视耽欲逐”的野心。宣统二年(1910年)在上海主编《民立报》。宣统三年三月(1911年4月)去香港参加筹划广州起义(黄花岗之役)。不久又回上海与谭人凤等组织同盟会中部总会,决定以长江流域为中心发动武装起义。武昌起义爆发,迅速赶到前线,领导革命斗争,积极促成上海、江苏、浙江等地起义,后筹建临时政府。民国元年(1912年)任南京临时政府法制局总裁,参与起草《临时约法》。袁世凯窃国后,任农村总长,旋即辞职。同年改组同盟会为国民党,任代理理事长。为反对袁世凯专制,主张成立责任内阁制,制定民主宪法,为此而奔走呼号。民国二年(1913年)国会召开前夕,被袁世凯派人刺杀于上海。著作有《宋教仁集》。 宋教仁 148 宋教仁1882—1913近代民主革命家。原名炼,字遁初,又作钝初,号渔父,湖南桃源人。1904年与陈天华、黄兴等在长沙创建华兴会,组织反清起义,未成,流亡日本。后与田桐等创办《二十世纪之支那》,宣传革命。次年参加同盟会,任司法部检事长和《民报》撰述。1907年赴辽东策划起义,未成,重返日本,研究政治法律,主持同盟会本部。1910年在上海主持 《民立报》。武昌起义后,到武汉协助湖北军政府办理外交,参与拟定《鄂州临时约法》。1912年任南京临时政府法制院院长,旋任农林总长,同年8月任国民党代理理事长。1913年被袁世凯派人刺杀。他著有《间岛问题》一书,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企图侵略中国的阴谋。还力主实行西方议会政治,建立责任内阁和政党政治,限制袁世凯专权。有《宋教仁选集》行世。 ☚ 陈独秀 汪精卫 ☛ 宋教仁 宋教仁1882-1913Song Jiaoren中国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家。字遁初(一作钝初),号渔父。湖南桃源人。出身贫寒,读书时爱议论时政,关心国事,渐萌革命思想,成为两湖学生运动的活跃分子。1904年(光绪三十年)春,和黄兴、陈天华等在长沙组织华兴会,筹划起义,事机泄露,流亡日本。1905年,任中国同盟会司法部检事长,兼湖南分会副会长。鉴于孙中山在南方三省发动的武装起义均遭失败,于1910年春提出将革命斗争转向长江流域,组织中部同盟会以加强领导的重大战略决策。1911年7月31日,同盟会中部总会在上海成立,为五位负责人之一。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猝然爆发,他于当月下旬赶到武汉,积极参与湖北军政府《鄂州临时约法》的拟定。之后,到南京参与临时政府的筹组工作。南京临时政府成立,被任命为法制院总裁。他在日本留学6年,遍读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十分倾慕欧美近代政治,特别是英国式的议会政治和政党内阁,并决定以此作为终身奋斗目标。南北和谈时,已经出现对革命派不利的形势,可他仍然一味迷信宪法的威力,甚至动员孙中山将大总统让位给袁世凯,以为自有《临时约法》可以束缚住袁世凯。袁世凯窃据大总统之后,他又拿起“政党政治”和“责任内阁”的武器,与袁进行合法斗争。为监督袁氏政府,夺取议会多数议席,进而出组责任内阁,以掌握国家政权,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于1912年8月以同盟会为基干,联合几个小党,组成国民党。该党虽奉孙中山为领袖,但全部党务实际由他掌握。国民党在1912年底到1913年初的初选中和此后的第一届国会的复选中,均取得压倒优势的胜利,他即宣布将以多数党资格,成立责任内阁,出任内阁总理。袁世凯曾亲自向他馈赠50万元,以阻止其南下进行竞选活动,但不为所动,毅然周游长江中、下游各省,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竞选活动。国民党的胜利和宋教仁的政治抱负,引起袁世凯的切齿恼恨,于是决计在国会召开前夕杀死宋教仁。1913年3月20日晚,当他准备在上海车站搭车北上时遇刺,次日抢救无效,不治身亡。 ☚ 袁世凯 二次革命 ☛ 宋教仁 宋教仁1882—1913Songjiaoren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字遯初,又作钝初,号渔父。湖南桃源人。生于1882年4月5日(光绪八年二月十八日)。1899年入漳江书院读书。1903年考入武昌文普通中学堂,关心国事,渐萌反清革命思想。1904年2月与黄兴等人于湖南长沙创立华兴会,任副会长。筹划起义未成,流亡日本后入政法大学、早稻田大学学习。1905年与程家柽等创办《二十世纪之支那》杂志,宣传革命。同年8月参与组建中国同盟会,任司法部检事长、同盟会湖南分会副会长。《民报》发刊,为主要撰稿人。1907年与白逾桓等到东北策动革命,创立同盟会辽东支部。著《间岛问题》一书,以确凿证据论证延吉为我国领土。1911年回到上海,任《民立报》主笔,揭露清廷腐败,宣传资产阶级民主。7月,与谭人凤等在上海成立同盟会中部总会,任总务干事,筹划长江流域革命。武昌起义爆发后离沪赴汉,协助湖北军政府办理外交,起草《鄂州临时约法》。1912年1月,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任法制院总裁。4月临时政府北迁,任农林总长,不久辞职。8月,联合统一共和党等几个小党派,将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被选为理事,并代理理事长。1912年底至1913年初,国会议员选举,国民党获多数席位,企图成立政党内阁制约袁世凯。故在国会召开前遍游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等省,发表演说,主张制订民主宪法,反对袁世凯专权,深为袁所忌。3月,国会召开前,20日晚,从上海搭车北上,被袁世凯派人刺杀于沪宁车站,延至22日逝世。著有《宋教仁集》、《宋教仁日记》等。 ☚ 蔡锷 冯玉祥 ☛ 宋教仁1882—1913民主革命家。字遯初(一作钝初),号渔父、湖南桃源人。1904年先后参与创办华兴会、武昌科学补习所,因策划长沙起义事泄,东渡日本习政法。次年参加同盟会,任司法部检事长。又为《民报》撰述员。1911年任同盟会中部总会总务干事。武昌起义后参与筹建南京临时政府,曾任法制院总裁。袁世凯窃位后,他任农林总长。醉心于议会政治,1912年8月同盟改组会为国民党,任代理理事长,主持党务。次年国民党在议会选举中得多数票,他拟组建国民党内阁,却为袁世凯不容,3月20日被袁派人刺死于上海车站。有《宋教仁集》。 宋教仁 宋教仁1882~1913字遯初、钝初,号渔父。桃源人。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与黄兴等创建华兴会,任副会长。后因华兴会长沙起义失败,亡走日本。协助孙中山创建中国同盟会,任司法部检事长等职。1907年4月创立同盟会辽东支部。著《间岛问题》一书。1911年初,在上海任《民主报》主笔。与谭人凤等组织同盟会中部总会,任总务干事。武昌起义后,积极促成上海、江苏等地起义和筹建临时政府。1912年初任南京临时政府法制院院长。8月改组同盟会为国民党,任代理理事长。1913年初,到各地发表竞选演说,反对袁世凯专权。3月20日,被袁世凯派人刺杀于上海车站,22日逝世。著有《宋教仁集》。 ☚ 宋飏裘 严正基 ☛ 宋教仁 宋教仁1882—1913字遯初,一作钝初,号渔父。桃源县人。清光绪二十五年 (1899),入本县漳江书院读书,喜读政治、法律、地理等学。1903年进武昌文普通中学堂,常与同学田桐等谈论时政,萌发革命思想。是年夏,黄兴由日归国到武汉,在各书院发表演说,遂与之结识。不久返湘,参与筹组华兴会。旋又在武昌参加 “科学补习所”,任文书。华兴会决定1904年西太后70岁生日时在长沙发动起义,省城外分5路响应,宋教仁负责常德一路。起义失败后东渡日本,先后入东京法政大学和早稻田大学,专习政法。1905年,与田桐等创办《二十世纪之支那》杂志,并参与同盟会筹备会议。同盟会成立后,任司法部检事长和湖南分会副会长。《民报》创刊后,任庶务干事兼撰述员。并曾一度代理同盟会庶务,主持东京本部工作。1907年4月,与白逾桓和日人末永节到东北,联络“马侠”,组织同盟会辽东支部。后回日本,著有 《间岛问题》一书,证明延吉地区自古属中国领土。宣统二年(1910) 春,广州新军起义失败后,与谭人凤等主张将革命重心转向长江流域,建议组织中部同盟会。次年1月回到上海,任《民立报》主编。不久赴香港,参加筹备广州黄花岗起义。失败后回沪,于7月31日正式成立中部同盟会,是5个总务干事之一。武昌起义后,随黄兴至武汉前线,协助湖北军政府办理外交。后至南京,参与临时政府的筹组工作。1912年1月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任法制局局长。4月,临时政府北迁,出任唐绍仪内阁农林总长。6月退出。此后,他以 “民国政治家” 姿态,竭力鼓吹政党政治和议会政治,主张实行责任内阁,以限制袁世凯的权力。1912年8月,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被选为理事,并代理理事长。1913年初,国民党在国会选举中获得多数,提出由国民党组阁,主张成立责任内阁,制定民主宪法,反对袁世凯专权。国会召开前夕,3月20日他拟自上海乘车北上,被袁世凯派人刺杀于沪宁车站,22日身亡。后人编有《宋教仁集》。 ☚ 文经纬 刘松衡 ☛ 宋教仁 宋教仁1882—1913近代民主革命家。字遯初 (亦称钝初),号渔父,湖南桃源人。1904年,先后在长沙和武昌参与建立华兴会,策划长沙起义,事泄失败,逃亡日本,先后就读于东京法政大学和早稻田大学,钻研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1905年参加同盟会,任司法部检事长和《民报》编辑。1911年10月武昌起义后,积极促成上海、江苏、浙江等起义和筹建中央临时政府的工作。1912年1月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任法制院院长。5月,任唐绍仪内阁农林总长,不久辞职。8月,将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任代理理事长,领导国会竞选运动。国民党在国会竞选中获得多数席位后,声言将以多数党领袖地位组织责任内阁,为袁世凯所不容。1913年3月20日,被袁世凯指使国务总理赵秉钧派人刺杀于上海。遗著编为《宋教仁集》。 ☚ 黄兴 章炳麟 ☛ 宋教仁 宋教仁1882—1913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著名政治活动家和宣传家。字遁初,号渔父,湖南桃源人。1903年考入武昌文普通学堂,曾在长沙创办《长沙俚语日报》,进行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启蒙宣传,风行一时,但因经费不足,不久停刊。1904年与黄兴、陈天华等在长沙创立革命团体兴中会。同年赴日留学。1905年与陈天华、黄兴等创办《二十世纪之支那》月刊,任主编,宣传排满革命。继而参加同盟会,任总务部司法部检事长,参与《民报》的创办和撰写工作,任《民报》庶务干事兼撰述员。用犟斋的笔名发表了《一千九百○五年露国之革命》、《万国社会党大会略史》等译文和时评,介绍俄国1905年资产阶级革命和共产国际历史,1907年一度回国,在东北组织革命活动。1910年回到上海,进行革命宣传、组织工作,成立同盟会中部总务,担任总务干事,并主持《民立报》编辑工作,发表了许多宣传革命反对立宪的文章。是《民立报》很受读者欢迎的著名政论家。辛亥革命后,任临时政府法制局局长和唐绍仪内阁的农林总长。1912年以同盟会为基础,组成国民党,任理事,一心从事议会政治活动,鼓吹责任内阁,影响很大,对袁世凯专制阴谋构成巨大威胁。1913年被袁暗杀。著有《宋教仁日记》等。 ☚ 汤修慧 启蒙画报 ☛ 宋教仁1882—1913近代民主革命家。字遁初(一作钝初),号渔父。湖南桃源人。父起龙,占有土地百余亩。他幼时入塾读书。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入漳江书院读书。1903年考入武昌普通中学堂。1904年春,与黄兴、陈天华、刘揆一等在长沙创立华兴会。同年夏,参加武昌科学补习所,任文书。因参与策划长沙起义,事泄,亡命日本,先后入东京法政大学及早稻田大学学习。1905年6月,与田桐等创办《二十世纪之支那》。同年8月加入同盟会,任司法部检事长,后又被推为同盟会湖南分会副会长。1907年4月,与白逾桓、吴昆等到东北组织同盟会辽东支部,因事泄,白被捕,复往日本,参加同盟会本部工作。1910年冬回上海,在于右任创立的《民立报》任主编。1911年7月,与谭人凤在上海成立同盟会中部总会,为五总干事之一。1912年1月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任司法局局长,同时被推为同盟会干事。袁世凯窃国后,任唐绍仪内阁农林总长。同年8月,改组同盟会为国民党,任理事,后代理理事长。在1912年底到1913年初国会议员选举中,国民党取得多数席位,他企图以多数党资格组织责任内阁,以制约袁世凯。1913年3月20日,国会开会前夕,他从上海搭车北上,被袁世凯派人刺伤,于22日身死。著有《间岛问题》、《宋渔父日记》。 宋教仁1882—1913字遯初(一作钝初),号渔父。近代民主革命家。湖南桃源人。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就读于漳江书院。二十九年考入武昌普通中学堂。次年春,与黄兴、陈天华、刘揆一等在长沙创立华兴会,被推为副会长。同年夏(7月)与吕大森、刘静庵等在武昌组织科学补习所,任文书。后因参与策划长沙起义,事泄遭通缉,逃亡日本。先后入东京法政大学及早稻田大学学习。三十一年与程家柽、田桐等创办《二十世纪之支那》,宣传革命。同年六月(7月)参加同盟会筹备会,七月二十日(8月20日)同盟会成立后,先后任司法部检查事长、《民报》庶务干事兼撰述员。三十三年赴东北组织同盟会辽东支部,筹划起义。曾著《间岛问题》一书,以确凿证据论证延吉地区自古属于中国版图。宣统二年底(1911年1月)回到上海任《民立报》主编,宣传反清、反侵略和资产阶级民主。三年春(1911年4月)赴香港,筹备黄花岗起义,任编制课长。夏(7月)与谭人凤在上海成立同盟会中部总会,为五总干事之一。武昌起义后,协助湖北军政府办理外交,起草《鄂州临时约法》。1912年1月任南京临时政府法制院总裁。临时政府北迁后,任农林总长。同年8月,主持将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任理事,后代理理事长。次年初国民党在议会选举中取得多数席位,他遂赴长沙、武汉、上海、南京等地发表演说,主张成立责任内阁,以制约袁世凯,为袁所忌。3月20日,国会开会前夕,被袁派人刺杀,22日逝世。遗著辑为《宋教仁集》。 宋教仁 宋教仁名链,字邈实,又作钝初,号渔父,湖南桃源人,1882年生。1903年入武昌文普法通学堂。1904年3月与黄兴等在长沙创立华兴会; 8月与刘静庵等在武昌组织科学补习所,任文书; 11月华兴会密商起义,事泄,出走日本,初在东京法政中学,后进东京法政大学。1905年5月与黄兴等创办 《二十世纪之支那》杂志,鼓吹革命; 8月参加组织中国同盟会,任司法部检事,后被推为同盟会湖南分会副会长,并担任《民报》庶务干事兼撰述;11月因反对日政府颁布留学生规则,被除名驱逐,后改名练,入早稻田大学习法政。1907年春和白逾桓等赴东北组织同盟会辽东支部,事泄,遂逃往日本。1911年1月初回上海,任 《民立报》主笔;同年4月赴香港,任统筹部编制课长,筹划广州黄花岗起义,失败后回香港;8月与谭人凤等在上海组织同盟会中部总会,任总务干事,并筹设各省分会。武昌起义后赴鄂,协助湖北都督府办理外交,参加拟定《鄂州临时约法》,旋至南京,筹组临时政府。1912年1月任临时政府法制局局长;4月临时政府北迁,任北京政府农林总长,不久辞职;8月联合统一共和党等组织中国国民党,任理事、代理事长。1913年春代理国民党理事长,主张成立责任内阁,制定民主宪法,反对袁世凯专政; 同年3月20日国会召开前夕,被袁世凯派人刺杀于上海车站,22日逝世。著有《宋渔父日记》 《间岛问题》 等。 ☚ 宋渊源 宋楚瑜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