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回旋曲式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回旋曲式 回旋曲式一首作品,由5个以上的部分组成,其组成的规则是: 一个相当完整的、独立意义较强的部分,反复出现3次以上,每次反复之间插入一个性质、结构、特点不同的部分,用公式标明则如:ABACA……这种曲式的名称即为“回旋曲式”。用回旋曲式结构写成的乐曲,叫做回旋曲。回旋曲式中反复出现的那一部分称为“主部”;穿插在两个主部之间的部分称为“插部”;插部依出现的先后顺序分别称为“第一插部”、“第二插部”……回旋曲式的主部可以是乐段结构,也可以是二段体、三段体结构。不论用哪种结构,其共同的特点是:强调完整、收拢,带有歌唱舞蹈的性质。各插部在结构上,总的说来与主部保持大体相应的规模;在音乐材料的运用上,或援引于主部而强调展开,或出现新的材料而强调对比,或二者兼而有之;在音乐写法上,常常强调非收拢性和不稳定。回旋 这种民间音乐形式,从18世纪起在专业音乐创作中被广泛采用,并得到很大的发展。18世纪前半叶的回旋曲,又被称为“古回旋曲”或“分节歌式的回旋曲”,它确立了回旋曲式的基本原则,不过各部分都比较简短,收拢性较强,没有较长的贯串发展,部分之间的连接方式也很简单甚至比较机械(例如:库泊兰的《莫尼卡姐妹》,巴赫《E大调小提琴独奏组曲》中的《加伏特舞曲》)。18世纪后半叶,古典乐派的回旋曲亦称为“简单的回旋曲”、“成熟的回旋曲”,回旋曲式的诸项原则得到巩固和进一步规范化:全曲只包括5个部分成为典型的公式;各部分篇幅扩大;常常在插部到主部再现间引入连接的段落;主部的结构常采用二段体、三段体;插部与主部间的对比明显增强等等(例如:舒曼《新事曲》作品21之1,肖邦《回旋曲》作品16,格林卡《鲁斯兰与柳德米拉》中《法尔拉夫的回旋曲》等)。回旋曲式的伸缩性很大,舒曼《维也纳狂欢节》第1乐章,包括5个不同的插部和主部的6次出现,连同结尾共有12个部分,堪称最大规模的回旋曲式作品。回旋曲式可作为独立乐曲的曲式,也可作为大型套曲中一个乐章的结构。回旋曲式的结构原则,不仅具有曲式意义,而且具有体裁意义和体裁手段的意义。 ☚ 变奏曲式 奏鸣曲式 ☛ 回旋曲式rondo form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