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安塞县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安塞县延安地区辖县,位于延河上游延安北部40公里处。南靠延安、甘泉,东连子长,北临靖边,西接志丹。东西宽36公里,南北长92公里。总面积298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4.6万亩。地势除东北角王家湾乡南高北低外,其余地方大体是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境内沟壑纵横,川道狭长,丘岭绵延。海拔最高1731米,最低1012米,县城海拔1061米。属暖温带半干旱气候,春季干燥多风沙,夏季温热多雷雨,秋季晴朗降温快,冬季干燥雨雪少。年平均气温8.8℃,极端低温—23.6℃。极端高温36.8℃。年降水量531.4毫米,多集中在7、8、9月,年日照时数2397小时,无霜期147天。农作物多为一年一熟。矿产资源有石油、油母岩、铁矿、石膏、石灰石。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亿吨。有林地面积110万亩,其中天然次生林25万亩,木材蓄积量40万立方米。天然草场16万亩,宜牧草地115万亩。野生植物中有甘草、五加皮、山桃等52种,年收购量50多万公斤。境内水系主要有延河、杏子河、西川河,境内流程190公里。延河最大,贯穿全县南北,境内流程90公里,流域面积2591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90%。全县常住人口14.79万,其中农业人口13.66万,占92.3%。境内居民以汉族为主,占总人口99.9%,回、满2个少数民族人口极少。辖砖窑湾、沿河湾、真武洞3个镇以及王家湾、坪桥、郝家坪、谭家营、化子坪、镰刀湾、王窑、招安、高桥、西河口、楼坪11个乡。有204个行政村,1004个村民小组。县人民政府驻真武洞镇。唐、宋时在县境北部设堡为防,取“安宁边塞”之意,为安塞堡。早为白狄(翟)游牧地。秦汉时期属高奴县,北魏设广洛县。元蒙哥壬子年(1252)改唐宋堡为县,始称安塞县。1942年因原县城碟子沟被洪水淹没,治所迁往真武洞。安塞县1935年11月解放。1958年撤销县建制,辖地分别并入延安县和子长县。1961年恢复安塞县。该县历史悠久,名人辈出。明末农民起义领袖高迎祥(?—1636),为该县王家湾乡高川村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张思德在该县楼坪乡石峡峪烧木炭时光荣牺牲,毛泽东亲笔写了“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的挽词,并在追悼会上发表了著名的《为人民服务》的讲话。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机关离开延安转战陕北时,于1947年4月13日至6月9日,曾在该县王家湾村居住过。1947年5月14日,为庆祝青化砭、羊马河、蟠龙3大战役胜利,真武洞镇召开军民祝捷大会,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作了重要讲话。安塞是闻名全国的民间艺术之乡。安塞腰鼓,源远流长,风格独特,融舞蹈、武术、歌曲于一体,具有队形多变,刚劲豪放的特点。继1951年在北京举行的世界青年联欢节上获得金质奖后,在全国、全省民间艺术比赛中多次获奖。安塞剪纸(又称窗花),历史悠久,形式多样,有千余幅作品参加过全国民间艺术展出,部分作品被欧美一些国家选购收藏。著名剪纸艺人李秀芳曾应邀赴法国进行剪纸表演。安塞农民画,质朴无华,格调鲜明,富有生活气息,已有300多幅作品参加全国和全省展出,其中40幅被中国美术馆收藏,7幅参加了法国巴黎独立沙龙美展。该县地域广阔,土地资源丰富。境内土壤以黄绵土居多.北部接近毛乌素沙漠边缘有少量沙黄土分布。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易于耕作。有王窑、王家湾、谭家营等水库5座,蓄水22万立方米,建有抽水站31处和王窑、杏子、真武3条主干渠道,有效灌溉面积2.36万亩。修水平梯田22.04万亩,淤地坝980座,淤地面积2.32万亩。拥有农业机械2080台。从1989年起,联合国粮食计划署援助治理开发境内杏子河流域及白于山系项目正在实施,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将得到进一步改善。粮食作物以玉米、谷子、小麦为主,次为糜子、荞麦。经济作物以烤烟为主,次为黄芥、小麻、胡麻。经济林果有苹果、梨、桃、杏、山楂、葡萄等。当地农民有养畜放牧的传统习惯,明清时就有“牛马衔尾,羊群塞道”之说。1980年以来,粮食稳定增长,烤烟、苹果、羊子逐步成为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1990年粮食总产5673万公斤,人均生产粮415公斤。全县农业总产值9938万元。烤烟面积2.3万亩,年产烟叶272.2万公斤;苹果面积7.8万亩,年产量350万公斤;羊存栏17.54万只,出栏3.15万只,年产羊绒、羊毛44.7万公斤,畅销全国各地,部分出口。全县工业企业296个,职工1250人,工业总产值627万元。其中乡镇工业产值250万元。占39.5%。县办工业主要有石油钻采、煤炭、水泥、粮油加工、甘草酸加工、肉食加工、印刷、建筑等。境内交通方便,有延 (安) 定 (边)、延 (安) 靖 (边)、安(塞)子(长)过境公路3条,公路干支线14条,通车里程820公里,乡镇和行政村都通汽车。全县有邮电局、所9个,邮程达1009公里,年报刊发行量92万份。所有乡镇和66.6%的村民小组通电。全县有商业网点650个,从业人员1340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3050万元。全县有中学14所,教师284人,在校学生2890人;职业中学1所,教师26人,在校学生164人;小学383所,教师962人,在校学生1.6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5.2%。全县有科技人员2100人,已授予各类技术职称1481人。县城内建有影剧院、文化馆、电视差转台、体育场等文化体育设施。有医疗卫生机构16个,医护人员217人,病床216张。农村医疗室和个体诊所174个,医生321人,初步形成县、乡、村3级医疗防疫网。全县有招待所、饭店5个,床位470个,年接待宾客1万余人。1990年全县社会总产值1.3亿元,国民生产总值8891万元,国民收入8507万元,财政收入61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20元,职工年平均工资1700元。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