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纳采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纳采nà cǎi行聘,婚礼前男方送求婚的礼物。张籍《别离曲》:“忆昔君初纳采时,不言身属辽阳戍。” 纳采古代议婚时,男家向女家说明缔婚请求,并以雁作为采择之礼物,此为“纳采”,是婚娶的第一步。《仪礼·士昏礼》:“下达纳采,用雁。”郑玄注:“将欲与彼合昏姻,必先使媒氏下通其言,女氏许之,乃后使人纳其采择之礼,纳采而用雁为挚者,取其顺阴阳往来。” 纳采古代婚礼“六礼”之一。男家向女方送求婚礼物。《仪礼·士昏礼》:“昏礼,下达,~用雁。” 纳采 纳采由媒人说合后,男方备下礼品到女方求婚。《仪礼·士昏礼》:“昏礼,下达~,用雁。”许葭村《覆沈一斋为女定聘》:“承示~之期,择于小春初吉。以弟寒素,岂有百两之将,而裙布钗荆,在所难缺。” ☚ 纳吉 纳币 ☛ 送聘礼 送聘礼男方向女家送聘礼:下礼 过茶 致聘 ☚ 赠送礼物 施舍 ☛ 纳采 018 纳采古时订亲的过程之一。男方请媒人到女方家中说亲,蒙女方同意后,男方要以活雁为礼品到女方家中求婚,谓之纳采,“昏礼下达,纳采用雁”。 ☚ 媒妁 问名 ☛ 纳采 纳采男方备礼物向女方家求婚称纳采。《仪礼·土昏礼》: “昏礼,下达,纳采用雁。” ☚ 纳币 内仗 ☛ 纳采 纳采中国古代婚姻的仪节与程序之一。为“六礼”中的第一项内容。中国自古“婚有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礼记·仪礼》)“纳采”是男女举行结婚仪式的第一项,相当于开始婚议阶段。如果男子看中某家的女子,可把她当成议婚对象,随即寻求 “媒妁”(媒人) 到女子家说亲、撮合,同时延请媒人“贽雁”以为拜见之礼,说明来意,并主动征求女方父母的意见,看女方父母是否愿意让女儿出嫁。这就是“纳采” 仪式。古代历代主张男女婚姻必听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没有父母的允许与媒人从中撮合,男女是不准私自成婚的。所以“纳采”也就成了婚礼的首要一项内容。 ☚ 六礼 问名 ☛ 纳采 纳采中国古代婚礼 “六礼”之一。男家请媒人往女家提亲,如女家同意议婚,则男家以活雁为礼物,再至女家求婚。《仪礼·士昏礼》: “昏礼下达,纳采用雁。”疏: “纳采,言纳者,以其始相采择,恐女家不许,故言纳。” 《白虎通·嫁娶篇》: “用雁者,取其随时南北,不失其节,明不夺女子之时也。又取飞成行、止成列也,明嫁娶之礼,长幼有序,不逾越也。又婚礼贽不用死雉,故用雁也。” 以雁作礼物,是因雁为候鸟,随太阳南北迁移、情性专一,取其象妻从夫,忠贞不二之义。宫廷纳采礼品,自秦汉后历代王朝屡有增益,据文献记载,东汉纳采礼品多达三十余种。北齐自皇子以下至于九品,用羔羊一只,雁一只,酒、黍、稷、稻、米、面各一斛。唐代纳采有合驩、嘉禾、阿胶、九子蒲、朱苇、双石、绵絮、长命缕、干漆九种。宋代诸王纳妃,赐女家白金万两,故门用羊二十口,酒二十壶,綵四十匹。民间士庶之家纳采仅用雁,无雁则用雉、鸡、鹅等代替。参见 “委禽”、“奠雁”条。 ☚ 问名 纳吉 ☛ 纳采古代婚礼六礼中的一种,男方向女方正式送求婚礼物。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