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防止噪声的措施Xuexiao fangzhi zaosheng de cuoshi
学校教育教学环境卫生保护的措施之一。噪声泛指人们不需要的和讨厌的声音。它能引起人体生理的变化,并给人的心理、生活以及工作等方面带来不良影响,损害健康。如长期的噪音影响,可使听觉疲劳,听力下降,使鼓膜、听骨变形受损,重者耳聋;噪声可使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心律不齐、心血管发生变化;噪声可使神经衰弱,脑神经紧张;噪声可干扰睡眠,使人烦躁不安,可引起胃肠功能的紊乱降低工作效率等;噪声是破坏安静环境的有害因素。学校应将防止噪声列为环境保护的重要项目,采取措施,订出制度,并督促严格执行。要教育学生和全校职工,禁止喧哗。做到:走路轻、放东西轻、谈话轻、减少噪声;保持环境安静,除校舍各区合理布置以外,要严禁闲杂人等进校干扰,特别是小贩入校贩卖物品;学校严禁车辆(汽车、拖拉机等)随便通过,应设一定道路通行车辆,以不干扰教学和工作为原则;学校工厂、印刷厂、打字间等应有隔音墙或隔音设备,厂房外可置隔音墙或植防音林,以减少噪音;学生参加工厂劳动(噪音大的如机床、纺织、印刷等),要规定劳动时间,不能太长,间休时,到安静的休息室或户外休息;校医定期为学生测听力及体检,进行监护。一般噪声的卫生标准:教室为40—55分贝,工厂为85分贝,居住环境为45分贝,户外白天在55分贝以下,卧室睡眠时为35分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