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孟森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孟森1868—1938江苏武进(今常州)人 孟森
孟森
孟森1868——1938字心史,號莼蓀,江蘇武進人,1868年 (清同治七年) 生。清光緒廪生。早年留學日本,入東京法政大學習法律。1905年返國,随鄭孝胥至廣西龍州邊防軍參與戎機。1908年任《東方雜誌》編輯。1909年當選爲江蘇省諮議局議員。1913年當選爲國會衆議院議員。國會解散後南下,開始著述。1915年著《董小宛考》、《孔世貞事考》、《横波夫人》等,並考訂清初掌故傳說。嗣任江蘇省民政廳秘書主任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系教授。1931年任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課餘著述。七年之間,成書數百萬言。1937抗日戰争爆發後,困居北平。日軍因其曾撰有“宣統三年調查之俄蒙界綫圖考證”,脅其交出界綫圖,深感屈辱憤恨,致撄胃疾,迨至1938年1月14日逝世於北平。終年70歲。著有《八旗制度考實》、《清初三大疑案考實》、《心史叢刊》等。 孟森 156 孟森1869—1937史学家。字莼孙,别号心史,江苏武进县人。幼年从师读书,“喜读实业”,嗣后留学日本。归国后游幕四方,主张经世致用,一度在广西龙江兵备道署充任幕僚。民国以后,潜心治史,尤对明清史有独到研究,对许多重大疑点进行考证,成绩斐然,成为我国以近代方法研究明清史的开拓者之一。从1930年起,先后在南京大学、北京大学任教授。抗日战争爆发后,留守北京大学,目睹日本法西斯暴行,忧愤成疾,于1937年冬去世。主要著作有《清朝前记》、《明清史讲义》、《清史传目通检》等。发表论文近百篇,收入《明清史论著集刊》及 《续编》。 ☚ 柯劭忞 罗振玉 ☛ 孟森1868—1937近现代史学家。字莼孙,号心史,江苏武进人。多年任大学教授,兼于报刊品评时事。治明清史尤勤,辑有丰富史料。著有《明元清季通纪》、《心史丛刊》、《清初三大疑案考实》。发表论文近百篇,多收入《明清史论著集刊》及《续编》中。 孟森1886—1937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字莼孙,号心史。江苏武进人。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毕生致力于明清史研究。成就卓著,超越前人,受到国内外史学界推崇。治史首重官书、正史,认为真正的史料,必推某一朝本纪、列传及有关志书等,而謏闻野记,不足“专据”。研究中“自以正史为骨干”,对朱元璋的开国规模,作出详尽考订、评述。主张实事求是,从实从史而论,特别对清初女真人脱离明朝后,在建国,发展和壮大过程中,极力回避,隐没努尔哈赤及其祖先臣属于明朝的史实。在认真考订的基础上,有力地揭露了清代首次文字狱,庄氏“明史案”的实质和官修明史“不足传信”的原因。考订精当,评议公允,被史家赞为“用力最勤,著作最富”,体现了史学家的求实精神,作了前人和同代人不敢或不曾作过的正史工作,指出读《明史》者负有“纠正之责”。尤其对崇祯皇帝,评其“独具卓识”,有念民之心,而无益民实政的评议,史家称其持论“极为精粹深刻”,公允确当。余如《八旗制度考实》、《建州卫考辨》等文,亦体现史家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独到的考订功夫。曾深入研究清代边疆问题,精辟地剖析乾隆朝以前“日有进取”,乾隆朝以后“日有放弃”的态势,指明清王朝盛衰的历史大势。主张治史既不“厌薄”前朝,亦要“尊重现代”,提倡古今并重。著有《明清史讲义》、《明清史论著集刊》、《明元清系通纪》、《满洲开国史讲义》和《清朝前纪》等书。在明清史研究领域多有创建,贡献突出,为后世史家治学树立了良好榜样。 孟森1868—1937近代史学家。字莼孙,号心史。江苏武进人。曾任南北各大学教授多年,逝世前在北京大学任教。精研明、清史,搜辑史料甚富。著有《元明清系通纪》、《心史丛刊》、《清初三大疑案考实》以及讲义、论文多种。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