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孙膑拳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孙膑拳

孙膑拳

拳种之一。又称“大架拳”。传者托称此拳由战国时期军事家孙膑所创。因其演练时穿长袖衣,又名“长袖拳”。清末年间,山东馆陶(现河北)张把式将孙膑拳传给杨明斋。杨于1918年至1936年在青岛国术馆任职期间,传出孙膑拳。
孙膑拳谱载:“孙膑留下长袖拳,三百六十手相连,鸡腿龙腰泼猴性,鹰眼猿臂象鼻拳”。孙膑拳讲究“静”似轻翔平稳的雄鸡,“动”象吞吐伸缩灵活的龙腰,“灵”似机警敏捷的泼猴,“神”似凝神锐敏的雄鹰,“放”似松肩抖腕的猿臂。孙膑拳的步法为“蹒跚”步;主要手法有蹦、弹、抓、挑、钻、擂、拉、劈、抄、砍、截、摆、封、捅、砸;主要腿法为踢、碰、踹、踩、挂、䟶、跪、截、插。出手讲究:拧、绞、缠、螺旋劲,一掌不到二掌跟,三掌四掌齐跟进。歌曰:“孙膑起手三不让,出溜出溜往前上,拱开门户进手腿,粘在身上没有抗”。孙膑拳主要套路有:孙膑拳大架,孙膑拳中架、孙膑拳小架、孙膑拳四架、孙膑拳五架。现流传于山东聊城、青岛、淄博、济南等地。


孙膑拳

☚ 四通捶   顺手拳 ☛
孙膑拳

孙膑拳

中国拳术之一,是我国武林中起源较早的拳术。流传于山东各地。相传为战国时代的齐国大军事家孙膑所创,其风格古朴雄浑,尤其注重技击法。
孙膑拳又名“大架拳”,亦称“三十二手”。有人说,孙膑拳古时曾称“二节腿”,是因为孙膑无膑骨,演练此拳有独特的腿法,腿部关节象无牵连一样,故而得名。孙膑拳在练法上以“三节胳膊”、“二节腿”著称,风格独特,技巧精高,所以深得历代武术家的推崇。
孙膑拳的主要内容仅有“三十二手,六十四手,九十六手”三段套路,属长拳类。它突出“弓步”、“四六步”两种步型,以“十字劲”、“深坠劲”两种基本劲法为主。由腰发力,以肩、肘、腕这三个关节依次屈伸,从下向上进行挑拳,从而出现孙膑拳的“三节胳膊”的独特风格。在意识上要求龙腰、鹰眼、猴相、独腿、燕相似;在技击上以蹬、弹、劈见长,又有“蹬弹劈打带挂式,双手搁捶带反背”之说。在实战上要求边打边防,边防边打,打防结合。其动作基本上是连发性的,很少有单击的动作。独特之处在于动作大体都是一侧手脚同时进攻或防守,与一般长拳中习惯性的套路练习截然不同。此拳发劲强猛,动作慓悍,攻击力强,畅通无阻。在手型上多出现“锥子拳”和“挫拳”;在腿法上多出现“侧铲脚”和“尖子脚”,演练时节奏分明,以刚、勇为主。

☚ 孙式简化太极拳   红拳 ☛
孙膑拳

孙膑拳

武术拳种。主要在青岛、聊城、淄博、济南等地流传,据说为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孙膑所创。孙膑拳主要有八个徒手套路,称为八架、八段、大架、中架、小架、四架、五架,共365手。另外的六架、七架则基本上是步法和拳法的对练练习。孙膑拳拳法以组合形式为主,365手可以互相串联,进攻时组合连击,讲究“一掌不到二掌跟,三掌四掌齐跟进”,旋臂出拳,拳出曲线,曲中求直,攻中有防,防中寓攻。山东国术馆教师杨明斋1918年至1936年曾在青岛国术馆教授此拳。因此该拳种在青岛流行,是当地的主要拳种。

☚ 寻橦   弄丸 ☛
0000515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1 23:5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