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林父逐卫献公
孙林父是卫国大臣。卫定公时,定公与孙林父就不和睦,定公死后,其子衎继位,是为献公。孙林父见献公临丧不哀,认定献公可能败坏卫国,遂对他存有戒心。便收宝器置于私邑戚地(今河南濮阳北),并和晋人结援。公元前559年,有一次献公约定孙氏和宁殖一同进餐,孙和宁准时赴约,却久等不被召见,他们两人恼怒而归。孙氏回到戚地,不再上朝,让其子孙蒯替代。孙蒯上朝时,献公给孙蒯饮酒,故意让乐师演唱《诗经·巧言》 末章,影射孙氏跋扈不臣而又无能耐,孙蒯归家转告其父。孙林父完全了解到献公的猜忌,决心先发制人,将家属也迁到戚邑,准备发难。献公此时感到恐惧,先后派其三公子、二公子向孙氏请和,均被孙氏所杀。献公便逃往齐国。春秋时代,在卫国出现卿大夫专权的势头,臣逐君事件早已有之。卫献公被逐,晋国人认为这是献公无道,自作自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