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孙奭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孙奭 北宋大臣,字宗古,宋博州博平(今山东茌平西)人,后徙居须城(今山东东平)。端拱二年(989)九经及第,为莒县主簿,迁大理评事,国子监直讲。真宗时为诸王府侍讲,召对,上十事。累迁至工部郎中,擢龙图阁待制。性直敢言,耻于阿附取悦。大中祥符初年(1008),人言左承天门降天书,真宗欲奉迎,群臣皆赞其符瑞,独孙奭反对,言:“所闻‘天何言哉’,岂有书也?”四年(1011),真宗祭祀汾阴,他条列十项理由,论说祀汾阴有害而无益,批评真宗听信奸邪,求和辽国。六年(1013)真宗欲祀太清宫,孙奭又上疏反对,指出明皇之迹不可效,并作《解疑论》。出知密州。居二年,迁左谏议大夫。天禧中,朱能献《乾祐天书》,他复上书力斥其妄。屡劝真宗居尊去骄,纳谏从善。仁宗即位,召为翰林侍讲学士,知审官院,判国子监,修《真宗实录》,迁至兵部侍郎,龙图阁学士。每以前代乱亡之教训,规讽皇帝,并上《无逸图》。以太子少傅致仕。曾与刑昺、杜镐等奉诏校定群经义疏,考订音释,并集各家之说,补充陆德明《经典释文》之不足。著有《经典徽言》、《五经节解》、《孟子音义》、《孟子正义疏》等。 孙奭962—1033年北宋学者。字宗古。博州博平 (在今山东茌平县西) 人。 曾任国子监直讲、 兵部侍郎、 龙图阁学士, 以太子少傅致仕。 曾奉敕校定赵岐 《孟子注》, 用以补充陆德明 《经典释文》 的不足。今本 《孟子正义》 即孙奭所著。 一说是他人伪托。 平生著作有 《经典征言》五十卷、《崇祀录》、《乐记图》、《五经节解》、 《五服制度》、 《解疑论》、 《真宗实录》。 孙奭公元962——1033字宗古。北宋博州博平(今山东省荏平县西)人。九经及第,官至兵部侍郎、龙图阁学士。幼师王彻,彻死后,诸生又以奭为师。旧说曾奉诏校定赵岐《孟子章句》,并为之作疏,以补唐陆德明《经典释文》之不足。朱熹《朱子语录》则谓邵武士人假託,非奭所注。《四库全书总目题要》从之,后收入《十三经注疏》,是诸注疏最劣的一种。另著《孟子音义》、《律文音义》、《尔雅释文》等书。《孟子音义》主要是在唐张镒、于公所著的基础上补其缺漏、勘其讹错,通其疑滞而成。所著除《尔雅释文》外,皆存于世。 孙奭962——1033字宗古。北宋博平(今山东茌平县博平镇)人。累官至龙图阁待制。仁宗时择名儒为侍读,召为翰林侍讲学士,迁兵部侍郎,龙图阁学士,以太子少傅致仕。对法律有所研究,著有《律音义》1卷,《律令释文》1卷。 孙奭 孙奭962—1033北宋学者。字宗古。博州博平(今茌平)人,后徙居须城(今东平)。以《九经》及第,为莒县主簿。迁大理评事、国子监直讲。后累迁工部郎中、龙图阁待制、翰林侍讲学士、礼部尚书、太子少傅等。奭生性方直,守道自处。据事理,陈己见,深得皇上器重,也为时人所敬佩。大中祥符初(1008年),皇上将迎“天书”,奭对曰:“臣愚,所闻‘天何言哉’,岂有书也?”(《宋史·本传》)明确反对天有意志之说。在人、神关系上,明确提出先人而后神的观点。他选录《五经》中的治政之言,辑成《经典微言》50卷。另撰《崇祀录》、《乐记图》、《五经节解》、《五服制度》等。参与校定诸经正义,《庄子》、《尔雅》释文,考正《尚书》、《论语》、《孝经》等。 ☚ 孙毓 孙蕙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