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孔府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孔府 104 孔府在曲阜孔庙东侧,是历代孔子嫡裔衍圣公的官署和私邸,又称“衍圣公府”。面积240余亩,楼房厅堂463间,院落九进,其布局分为三路。东路为家庙,西路为历代衍圣公读书之处。中路为孔府主体建筑,前部是官衙,设三堂六厅;后部是住宅,有前上房、前堂楼、后堂楼、后五间等建筑。最末端是孔府花园,又名铁山园。于1937年,七十七代衍圣公孔德成在前堂楼举行大婚,现仍按原状陈列。孔府收藏着大量珍贵历史文物资料。孔府菜是烹饪文化中的奇葩。 ☚ 孔庙 孔林 ☛ 孔府 孔府旧称衍圣公府。位于山东曲阜县城,西与孔庙毗邻。为历代衍圣公的官署和私邸。自汉代起,历代皇朝无不尊崇孔子,对其嫡裔也眷顾备至,优渥有加。汉代封孔子嫡裔为奉祀君、关内侯。唐开元年间封文宣公。宋至和二年 (1055年)封孔子四十六世孙孔宗愿为衍圣公,徽宗时又封世袭衍圣公。明代是正一品大员,列文臣之首。孔子嫡长子孙原住阙里故宅,称为庙宅。宋宝元年间,五十六代衍圣公孔希学奉旨创建府第,称衍圣公府。明洪武十年 (1377年) 敕命于故宅东重建府第,清弘治十六年(1503年)再次拓广,嘉靖时重修。经明清历代维修扩建,遂具现在规模。孔府占地二百四十余亩,楼房厅堂四百六十三间,院落九进,其布局分为东、中、西三路。东路为家庙所在地,有抱本堂、祧庙、新祠堂、一贯堂、慕恩堂,还有接待朝廷钦差大臣的兰堂、九如堂、御书堂及酒坊等作坊。西路有红萼轩、忠恕堂、安怀堂,为旧时衍圣公读书和学诗学礼、燕居吟咏之所。南北花厅为招待一般来宾的客室。孔府主体部分在中路,前为官衙,设有三堂六厅,辖管勾、百户、孔庭族长及曲阜县衙四个衙门。后为住宅,有前上房、前堂楼、后堂楼、后五间。七十六代衍圣公孔令贻的住室和房内陈设保存完整。最后为孔府花园,也称铁园,是历代衍圣公及其家属游赏之所。府内戒备森严,厅堂轩敞,陈设华丽。孔府还存有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至1948年的档案,原按“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千字文次序编目,新中国成立后已整理出九千多卷。档案内容浩繁,分袭封、宗族属员、诉讼、租税、林庙管理、祀典、政事、财务、文书、庶务等类,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我国古代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一个侧面,并有一些关于农民起义的珍贵资料。府内收藏了大量历史文物,最著者为“商周十器”,亦称“十供”,有木工鼎、册卣、牺尊、亚尊、伯彝、蟠夔敦、宝簠、饕餮甗、夔凤豆、四足鬲。形制古雅,纹饰精美,原为宫廷所藏青铜礼器,清高宗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赏赐孔府。除此外,孔府还藏有元、明、清以来数以千计的衣冠剑履、袍笏器皿等珍贵的工艺品,其中元代七梁冠为国内仅见。 ☚ 西安半坡聚落遗址 秦安大地湾聚落遗址 ☛ 孔府 孔府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孔庙及孔府的组成部分。又称阙里故宅,在孔庙东路承圣门内。相传为孔子旧居,现存遗迹有故宅井,井周绕以雕花石柱,旁立“孔宅故井”石碑。西有四角黄瓦方亭,亭中立乾隆御制《故宅井赞》碑。另有崇圣祠,祠内供奉孔子五代祖先,故又称五代祠。祠前有孔氏世系碑二块。孔子故宅门,一开间,高4.6米,宽3.7米,灰瓦、红漆门,门额饰4个兽状木雕阀阅。此门原系袭封视事厅的正门,后人假托为孔子故宅门。门内有御碑亭,为清乾隆皇帝御书《故宅门赞》碑亭。 ☚ 圣迹殿 鲁壁 ☛ 孔府 孔府与孔庙同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旧称衍圣公府。位于曲阜城内孔庙东邻,是历代衍圣公的官署和私邸。历代封建帝王在不断加封孔子的同时,对其后代也不断封赐。西汉高祖封孔子九世孙为奉祀君。汉元帝封孔子十三世孙为关内侯。魏晋南北朝又有宗圣侯、奉圣亭侯等封号。唐开元二十七年(739)追谥孔子为文宣王,其三十五世孙也由侯爵升为文宣公,宋至和二年(1055)始封孔子四十六世孙孔宗愿为衍圣公,徽宗时又封世袭衍圣公。此后子孙相继,延续三十二代,历时八百八十多年。唐朝以前,孔子嫡裔长支多住阙里故宅,称“袭封宅”。宋仁宗宝元年间(1038—1040)始建府第,封衍圣公后,改称衍圣公府。明洪武十年(1377)敕命于故宅以东重建府第,令孔子五十六代孙孔希学在府内设置官署。明弘治年间孔庙大火,延及孔府,遂重新改建。清代道光二十三年(1843)、光绪十一年(1885)又扩建重修,成现在规模。占地240余亩,楼房厅堂463间,院落九进。主体建筑为三堂六厅,布局为三路:中路是中轴线,前为官衙,后为内宅,最后是后花园“铁山园”。东路为家庙所在地,西路为衍圣公读书、学诗礼、宴居吟咏之所,是典型的官衙与内宅合一的建筑群。孔府有明嘉靖十三年(1534)至1948年的档案。1949年后陆续整理出9000多卷。孔府还收藏了大批历史文物,最著名的有“商周十器”,为乾隆皇帝所赐。又有元明清以来数以千计的衣冠、袍笏、刀剑、器皿等物,其中元代七梁冠为国内仅有。 ☚ 崇圣祠 孔府大门 ☛ 孔府历代孔子嫡裔衍圣公的官署和私邸。旧称“衍圣公府” 。位于山东省曲阜市城内,孔庙东侧。孔子死后,子孙都住在阙里故宅,称为“庙宅” ,宋时孔氏 “诸位皆列居于祖殿之后” 。自汉代起,历代皇帝无不尊崇孔子,对其嫡裔也眷顾备至,优渥有加。汉代封孔子嫡裔为奉圯君、关内侯; 唐开元年间封文宣公; 宋至和二年(1055年)封孔子四十六世孙孔宗愿为衍圣公,徽宗时又封为世袭衍圣公; 明代是正一品大员,位列文臣之首。孔子嫡长子原住阙里故宅,称 “袭封宅” 。宋宝元年间另建新第,封衍圣公后,始改称 “衍圣公府” 。明洪武十年(1377年)敕命于故宅东重建府第,弘治十六年(1503年)再次拓广,嘉靖时重修。经明清历次维修扩建,遂具现在规模。面积240多亩,楼房厅堂463间,院落9进,3路布局。东路为家庙所在地,有抱本堂、祧庙、新祠堂、一贯堂、慕恩堂,还有招待朝廷钦差大臣的兰堂、九如堂、御书堂及酒坊等作坊; 西路为西学,为衍圣公学习会客的地方,有红萼轩、忠恕堂、安怀堂、南北花厅等主要建筑; 孔府主体部分在中路,前为官衙,设3堂6厅,辖管司、百户、孔庭族长及曲阜县衙4个衙门。后为住宅,有前上房、前堂楼、后堂楼、后5间。最后是孔府花园。府内戒备森严,厅堂轩敞,陈设华丽。孔府存有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至1948年的档案,原按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千字文次序编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已整理出9000多卷。档案内容浩繁,分袭封、宗族、属员、诉讼、租税、林庙管理、祀典、故事、财务、文书、庶务等类,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一个侧面。孔府收藏了大批珍贵的历史文物,如商周铜器、名人字画、元明衣冠等,有些还是稀世珍品。孔庙及孔府1961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孔府 孔府又称衍圣公府,为孔子世代嫡系长子长孙居住之府第。位于曲阜市里,孔庙东邻。孔府建于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自汉代起,历代皇朝无不尊崇孔子,一再对其加封,其后代也一再被封赐。汉代封孔子嫡裔为奉祀君、关内侯;唐开元年间封文宣公;北宋至和二年(1055年)宋仁宗赐予孔子四十六代孙孔宗愿的封号为衍圣公;徽宗时又封世袭衍圣公。这一封号孔子子孙相继,整整承袭了三十二代,延续至民国,历时八百八十余年。孔子嫡长子原住阙里故宅,称“袭封宅”。宋宝元年间袭封视事厅附设于孔庙内东侧,封衍圣公后,始改称衍圣公府。明洪武十年(1377年),孔子五十六代孙衍圣公孔希学奉敕命于故宅东另建衍圣公府第,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再次拓扩,嘉靖时重修。经明清两代历次维修扩建,遂具现在规模,成为我国仅次于北京故宫的贵族府第。有楼轩厅堂463间,占地240余亩。前后共九进院落,其布局分为东、西、中三路:东路为家庙所在地,有抱本堂、祧庙、新祠堂、一贯堂、慕恩堂,还有接待朝廷钦差大臣的兰堂、九如堂、御书堂及作坊、仆人居住的地方;西路有红萼轩、忠恕堂、安怀堂,为旧时衍圣公读书和学诗学礼、燕居吟咏之所,南北花厅为招待一般来宾的客室;孔府主体部分在中路,前为官衙,设三堂六厅;后为内宅,有前上房、前后堂楼、配房、后五间及后花园。第二进院落正中的屏门,叫垂花门。门上悬有明代皇帝朱厚熜颁“恩赐重光”的匾额,也称“重光门”。过去只有皇帝驾临、迎接“圣旨”或举行重大祭孔活动,才在礼炮声中打开此门,故又称“仪门”。仪门后有三堂六厅,辖管勾、百户、孔庭族长及曲阜县衙四个衙门。大堂即衍圣公公堂,是当年衍圣公接读诏旨,会见朝廷官员或举行重要仪式的地方。堂内有八宝暖阁,虎皮大圈椅,红漆公案;两侧是衍圣公的仪仗。大堂的东西两庑是六厅,分别掌管和处理孔府的各种事务。二堂是衍圣公宣示典章、礼仪,申饬族规家法的地方。三堂旧称退厅,为衍圣公处理家庭纠纷和刑讯奴仆的地方。三堂后为内宅,有前上房、前堂楼、后堂楼、后五间。最后是孔府花园。府内戒备森严,厅堂轩敞,陈设华丽。孔府存有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至1948年的档案,按“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千字文次序编目,解放后已整理出九千多卷。档案内容浩繁,分袭封、宗族、属员、诉讼、租税、林庙管理、祀典、政事、财务、文书、庶务等类,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我国古代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一个侧面,并有一些关于农民起义的珍贵资料。孔府珍藏着大批历史文物,最著者为“商周十器”,亦称“十供”,有:木工鼎、册卣、牺尊、亚尊、伯彝、蟠夔敦、宝簠、饕餮甗、夔凤豆、四足鬲。形制古雅,纹饰精美,原为宫廷所藏青铜礼器,清高宗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赏赐孔府。孔府还收藏元、明、清以来数以千计的衣冠剑履、袍笏器皿等,其中元代七梁冠为国内仅有。 ☚ 孔庙 孔子墓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