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子长县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子长县

延安地区辖县。位于陕北黄土高原中部,东连清涧,西靠安塞,南与延安、延川为邻,北与靖边、横山、子洲接壤。面积240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57万亩,林地42.8万亩,牧草荒地108.36万亩。地形西宽东窄,呈不规则梯形状。地势南北高,中间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境内峁梁起伏,沟壑纵横,川道主要有秀延川、重耳川、中山川、黄家川、水园子川,属典型的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严重。海拔最高处李家岔乡老兰家湾圪梁为1560.3米,最低处马家砭乡苗家沟河床为930米,县城海拔1294.8米。属暖温带冷温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冬春长,夏秋短,温差大。年平均气温9.1℃,年降水量514.7毫米,年日照2570.9小时,无霜期175天。全县自然资源丰富。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炭、石油、石灰石、铁矿石等10余种。已探明煤炭储量为28.94亿吨,可开采量2.137亿吨,煤层厚度在0.8~2.5米之间,原煤燃烧值大,发热量高,灰份少,质量好,适宜于动力、民用和炼焦;石油远景储量在5000万吨以上,已探明储量2854万吨,是省境内最富有的油田之一;铁矿储量64.8万吨,主要分布在寺湾乡邱家坍和凉水湾等地; 石灰石分布较均,储量200万吨。有宜草面积120万亩,宜林面积94万亩,有远志、柴胡、蒲公英、茵陈等药用植物65种。境内主要有清涧河、无定河、延河三大水系,最大的秀延河横贯东西,境内流程80公里。全县常住人口2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8万人,占总人口的90%。境内居民除1人属回族外,其余均为汉族。县辖瓦窑堡、安定、杨家园子、玉家湾4个镇,马家砭、史家畔、热寺湾、涧峪岔、高台、南沟岔、石家湾、李家岔、栾家坪、冯家屯、余家坪、寺湾12个乡。县人民政府驻瓦窑堡镇。
该县是民族英雄谢子长烈士的故乡,故名。土地革命后期曾为中共中央所在地,建国后定为革命老根据地之一。发展历史悠久,禹贡时属雍州之城,商末为翟地,春秋归白狄,战国属魏,秦设阳周县,属上郡,东汉末撤销。汉高帝元年七月 (前206) 属翟国。北魏神龟元年(518)改为城平县,属雕阴郡。唐沿隋制,归绥州。宋至道年间被西夏占据,县废。宋治平四年(1067)收复后归鄜延路。元宪宗二年 (1252) 设安定县,至元元年(1264)分设安定县、丹头县,至元四年(1267)并丹头入安定,明清一直相沿。1935年苏维埃政权诞生,分设赤源、秀廷两县,同年10月2日全县解放。1936年废赤源复安定,1937年陕甘宁边区政府将秀延并入安定县。1942年,为纪念革命烈士谢子长改名为子长县,县城由安定镇迁至瓦窑堡镇。子长县初属陕甘宁边区延属分区,1949年8月改隶陕北行署,1952年2月由绥德专署领辖,1956年9月,撤销绥德专署,子长县归延安行署至今。县城西15公里处安定城东有建于宋治平四年(1067)的钟山石窟(又名石宫寺),主窟呈方形,平顶八卦藻井,以释加牟尼的“横三世”为主体形成三组大型立体石雕,四周石壁和石柱上均密无间地刻满上万尊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小佛像,为古代石刻艺术宝库,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境内还有毛泽东旧居、中共中央政治局瓦窑堡会议旧址、抗日军政大学旧址、子长烈士纪念馆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中山川水库等景区。
该县山川相间,土层深厚,质地疏松,历来是一个农业县。1949年后,随着水利条件的改善,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和科学种田水平的提高,农业生产有了很大发展。全县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78万千瓦,其中耕作机械869台,加工机械1288台(件),农用汽车36辆,拖拉机769台;通电行政村232个,占总数的66.9%。有中山川等百万立方米以上库容的中小型水库5座,渠道40条,其中千亩以上的灌渠5条,总长64公里。有抽水站415处、机井40眼、池塘35座、喷灌站24处,基本农田累计面积36.48万亩。1900年,农业总产值5245万元,比1949年增长5.98倍,比1978年增长近1.5倍。粮食总产量6.75万吨,为1949年的5.6倍,比1978年增长了85.3%。谷子、玉米、小麦、薯类四大作物产量4.98万吨,占总产的73.8%。薯类生产是全县农村主导产业的龙头,1990年种植马铃薯15.3万亩,总产13750万公斤,加工7724万公斤,生产淀粉、粉条、粉丝750万公斤。粉条(丝)色泽洁白,条顺杆直,感观指标全部符合部颁标准,理化指标经省微生物研究所测定,有的达到了出口粉丝标准,产品远销山西、甘肃、宁夏、内蒙等地。薯类系列食品香薄脆、金银丝糕点、蛋糕、软糖、挂面等13个品种已投入批量生产。经济作物以油料、烤烟、瓜果、蔬菜为主。全县有果园6.11万亩,水果总产量4533吨。桑园面积4.93万亩,蚕茧产量65吨,是陕北蚕桑生产基地。全县1949年仅有6个集体小企业,年产值18万元。60年代末、70年代初先后新建了发电厂、水泥厂和南家咀、栾家坪、甄家沟、新庄库4个国营煤矿,为县属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工业生产有了新的发展。1990年,全县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50个,职工3751人,拥有固定资产原值3657万元,其中全民所有制企业14个,集体企业36个。工业总产值4392万元,为1949年的244倍,为1978年的3.54倍。现有电力、煤炭、石油、水泥、机砖、农机、印刷、食品加工、饲料加工等工业生产门类,形成了以石油开发为主导,油、煤、电、水泥为骨干的工业体系。全县生产原油1.76万吨,原煤53.2万吨,水泥7000吨,发电量2608万千瓦时。产品主要供延安地区使用,部分产品销往外区外省。
全县初步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的交通网络。共有公路干支线12条,总长269.6公里。国道西包公路横穿县境,途经6个乡镇,长44.2公里。1990年全县通车里程715公里,16个乡镇全部通车,其中10个乡镇有班车来往,通车行政村204个,占总数的59%。全县拥有各种交通运输车辆468辆,年客运周转量629.45万人/公里,货运周转量141.2万吨/公里。全县有邮电局、所11处,从业人员111人,邮电总业务量41.4万元。境内邮路144条,总长1536公里。1990年全县商业机构发展到806个,职工及个体经营者2424人。其中国营机构43个,供销集体机构109个。全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5645.1万元。县城设有专业贸易市场,全县集市贸易年成交总额883.65万元。共有金融机构32个,各项存款余额6879万元,各项贷款余额9722万元。全县有中学20所,在校学生5356人,教职员工494人。有小学412所,在校学生2.35万人,教职员工1414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6.3%,成人扫盲脱盲率88%。全县获得专业技术职称任职资格的科技人员2560人,其中中级以上456人。县城内设有影剧院、文化馆、体育场等文化体育设施。已有县级医疗卫生机构5个,乡镇卫生院15个,拥有病床353张,医务人员429人,有村级卫生室313个,形成了初具规模的三级卫生医疗网。全县有招待所、旅社8个,床位790张,年接待宾客10.5万人。1990年,全县社会总产值11545万元,国民生产总值6385万元,国民收入6202万元,财政收入506.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6.8元,职工年平均工资1656.25元。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0:1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