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价值
婚姻对男女双方及其家庭和社会的意义和作用。“价值”最初是经济学概念,以后被广泛运用到社会科学各个领域,说明某一事物对社会主体——人的意义和作用。无论哪一种婚姻形态,都包含着使婚姻满足人们生理需求的作用,亦即婚姻的生理学意义,这反映了婚姻的自然属性。在这个基础上,随着人类文明的进化,婚姻的社会意义和作用不断扩展、深化,成为婚姻价值中占主导的因素。不同时期,不同民族,不同阶级对婚姻价值的侧重有所不同,形成各种不同的婚姻价值理论。
❶性欲论。国外一些学者认为,婚姻的首要意义,就是性的满足。英国性学专家霭理士认为:“真正合乎道德的婚姻目的是这样的。——婚姻是一种性的选择,它的形成应该受性规律的支配,而它的目的,直接则在产生因恋爱而结合的一种共同生活,间接则在种的绵延。”(《性的道德》)
❷生育论。婚姻的主要意义在于生育,这在人类婚姻的早期形态中十分明显。原始社会中,从群婚——普那路亚群婚,对偶婚——婚姻形态变化的趋势是逐步缩小通婚范围,推动这一变化的主要动力是为生育出健康的后代,并且婚姻形态变化的进程是与人们对两性交合与生育之间关系的认识同步,这说明生育是原始婚姻的主要价值。伊斯兰教戒淫的教规很严,但又允许多妻,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追求多子多孙。基督教视性交为一种耻辱,但如果是为了生育后代,则是一种应宽恕的行为。
❸经济论。随着社会生活的复杂化,多样化,特别是商品经济出现之后,婚姻生活逐渐染上了经济利益交换的色彩。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中曾盛行包办买卖婚姻以及其温和形式——聘娶婚。“凡嫁娶无不以财币为事,争多竟少恬不为怪也。”(《廿二史记·财婚》)资产阶级把一切都变成了商品,婚姻也毫不例外地按等价交换原则进行。恩格斯指出:“买卖婚姻的形式正在消失,但它的实质却在愈来愈大的范围内实现,以至不仅对妇女,而且对男子都规定了价格,而且不是根据他们的个人品质,而是根据他们的财产来规定价格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75页)
❹政治论。在私有制社会中,统治阶级特别是贵族皇室把结婚看作政治行为,是一种借联姻来扩大自己势力的机会。
❺感情论。在历史的长河中,爱情早已悄悄地孕育、生长,但在私有制的重压下,爱情始终游离于婚姻之外。由于资本主义社会推崇金钱第一的原则,婚姻也渗透着铜臭的气味,爱情只不过成为婚姻真实动机的遮掩。恩格斯对此作了精僻的分析,他认为,只有在消灭了资本主义生产和它所造成的财产关系,从而把对今日选择配偶还有巨大影响的一切派生的经济考虑消除以后,才能普遍实现“以爱情高于其他一切成为婚姻基础”。从历史过程来看,生理和生育,经济和政治,感情这几种婚姻价值取向不是简单的前后相继,而是在扬弃前一时期婚姻价值的基础上,包容其合理因素突出后一时期的意义,越到后来,婚姻价值越丰富,越符合人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