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臧 姑臧今甘肃武威。又名凉州。秦汉之际,匈奴休屠王部在此驻牧,修建盖藏城,盖藏为匈奴语,后人讹读成姑臧,汉代正式称姑臧。姑臧城即原盖臧城,呈长方形,城周20里,其中南北近7里,东西约3里,为匈奴手工、农牧、狩猎等经济活动中心。姑臧城为河西地区的繁华的富邑。开通西域后,姑臧更是西北各族及中外贸易的中心。东汉,姑臧为凉州及武威郡首府。西晋初年,张轨在姑臧建前凉政权,姑臧为前凉都。张轨扩建都城,在原城四周加修了4座小城,小城边长各千步,加之东苑、西苑及旧城,共有7城。7城各自独立,又街衢相通,合为大城。旧城内建有宫城,宫殿仿长安、洛阳设计建造。旧城是前凉的政治中心。前凉政权存在76年,一直以姑臧为都。前凉之后,后凉、南凉、北凉及李轨的凉皆都于此。 ☚ 襄国 邺 ☛ 姑臧古县名。西汉元狩二年(前121),汉骠骑将军霍去病破匈奴,取匈奴休屠王故地,建武威郡,姑臧为其十属县之一,治今甘肃武威县。东汉为武威郡治所。晋代为凉州治所。十六国时期,前凉建都于此。晋太元十一年(386),氐人吕光占据凉州,亦都姑臧,建后凉国。义熙八年(412),匈奴一支临松(治今甘肃张掖县南)卢水胡人沮渠蒙逊所建北凉国亦自张掖(治今甘肃张掖西北)迁都于此。永和七年(439),为北魏所败,城破,北凉失国。唐安史之乱后,地入吐蕃,县废。 姑臧县名。西汉置,治所在今甘肃武威市。十六国时前凉、后凉、北凉皆定都于此。唐安史乱后地入吐蕃,县遂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