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夺胎换骨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夺胎换骨

夺胎换骨

古代诗学概念。原是宋代江西诗派的一种创作主张。见宋释惠洪《冷斋夜话》卷一记载黄庭坚语:“诗意无穷,而人之才有限。以有限之才,追无穷之意,虽渊明、少陵,不得工也。然不易其意而造其语,谓之换骨法;窥入其意而形容之,谓之夺胎法。”“夺胎”和“换骨”主要都是指学习前人构思和诗意的问题,不同于“点铁成金”侧重于师法前人语辞。然“夺胎”和“换骨”二法在学习前人构思和取意的前提下,具体内容又略有区别。依“换骨”法写成的诗,其句法结构与前人作品基本相似,句数也大致接近,这是主要就学习前人构思立意而言;如果主要是取前人的诗意,则诗句也可衍演或缩减。依“夺胎”法写的诗,允许在原来作品基础上“形容”扩充,也就是在句法结构上可有较大变化,句数可有较多增加,甚至可以跨越一定的文体界限。无论是着重于学习古人语辞的“点铁成金”,还是着重于借鉴古人构思立意的“夺胎换骨”,它们本意都包含以故为新的思想,从江西诗派特别是黄庭坚的创作实际看,也未尝没有取得某种求新的效果,因此不能用“蹈袭剽窃”一语对它全盘否定。但是,诗歌创作的道路应该十分广阔,以上方法毕竟只是其中的一条仄径,而非主要的通途,黄庭坚对此强调太过,并不妥当,何况许多江西派诗人运用这种方法写诗,往往弄巧成拙,适得其反,故被王若虚讥为“特剽窃之黠者”。虽然黄庭坚不必替后人陷入蹈袭剽窃泥坑任过,但却说明,他提倡的“点铁成金”、“夺胎换骨”主张本身包含着比较明显的缺点。元韦居安《梅磵诗话》卷上指出:“‘夺胎换骨’之法,诗家有之,须善融化,则不见蹈袭之迹。”立论比较公允,这种态度也适合于对待“点铁成金”之法。参见“点铁成金”。

☚ 点铁成金   舍筏达岸 ☛

夺胎换骨

比喻师法前人写作的命意和技巧,从事新的创作。宋陈善《扪虱新语》卷二: “文章虽不要蹈袭古人一言一句,然古人自有夺胎换骨等法,所谓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
●宋黄庭坚《仕学规范》: “诗意无穷,人才有限。以有限之才,追无穷之意,虽少陵、渊明不得工也。然不易其意而造其语,谓之换骨法。规模其意而形容之,谓之夺胎法。” 黄庭坚认为,后人对前人文学创作中立意和表现技巧方面的高妙之处,应巧妙地学习借鉴,这样可使自己的文章增色添彩。

夺胎换骨

原为道家语,谓夺别人的胎而转生,去俗骨而换成仙骨。后比喻模仿前人写作而能创新。宋释惠洪《冷斋夜话·换骨夺胎法》引黄庭坚云:“诗意无穷,而人之才有限,……然不易其意而造其语,谓之换骨法; 窥入其意而形容之,谓之夺胎法。”宋周必大《跋初寮先生帖》:“当政、宣间禁切苏学,一涉近似,旋坐废锢,而先生以夺胎换骨之手,挥毫禁林,初无疑者。”

夺胎换骨duó tāi huàn gǔ

原为道教修炼用语,指修道者得道,就夺凡胎而成圣胎,换凡骨而为仙骨。后用“夺胎换骨”比喻彻底变化、改造或一事物由另一事物孕育变化而产生。宋·陈善《扪虱新话二·文章有夺胎换骨法》:“文章虽要不蹈袭古人一言一句,然古人自有夺胎换骨等法,所谓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也作“脱胎换骨”。《鲁迅书信集·致杨霁云》:“生成是一小贩,总难脱胎换骨,但多演几出滑稽剧而已。”也作“抽胎换骨”。元·佚名《来生债》四折:“今日呵可便称了我平生愿,端的是抽胎换骨,火内生莲。”也作“换骨”。宋·黄庭坚《和江西诗派》:“诗意无穷,而人之才有限,以有限之才,追无穷之意,虽渊明、少陵,不得工也。然不易其意而造其语,谓之换骨法。”也作“夺胎”。宋·黄庭坚《和江西诗派》:“窥入其意而形容之,谓之夺胎法。”也作“脱胎”。清·赵翼《高青邱诗》:“五古五律则脱胎于汉魏六朝及初、盛唐。”

立场

立场

脚跟(站稳~) 跟脚
处于某种立场:立足(~长远)
处于中间立场:中立
比喻坚定的立场与意志:硬寨
立场坚定:之死靡它
立场一样:同道相谋
缺乏一定的立场或主见,来回地变:摇摆不定
态度或立场不坚定,左右摇摆:东摇西摆
动摇不定,缺乏坚定的立场和主张:两边倒
立场不坚定,随势改变意志:随风
立场不明确,游移于两者之间:骑墙 骑两头马
改变政治立场:转向
坚持顽固立场:逞顽
立场反动,不肯改变:顽固(~到底)
彻底改变立场观点:脱胎换骨 抽胎换骨换骨夺胎 换骨脱胎 夺胎换骨 脱骨换胎
(认识和处理问题时所处的地位和所抱的态度:立场)

☚ 观点   意思2 ☛

夺胎换骨duo tai huan gu

(originally a Taoist expression) seize sb.’s body and be reincarnated as an immortal—follow sb.’s example creatively in writing

夺胎换骨duó tāi huàn ɡǔ

道教用语。原指夺人之胎来转生,换去凡骨成仙骨。现用来比喻学习以往的经验,有所创新。cast off one’s old self, make a thorough going change

夺胎换骨duó tāi huàn gǔ

【解义】比喻学习前人写作的命意或技巧而不留痕迹,并有创新。
【用法】多用于文学艺术创作。
【例句】学术研究应当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稳中求新。
【近义】脱胎换骨
【反义】墨守成规

夺胎换骨duó tāi huàn gǔ

原是道家语,夺别人之胎转生,换去凡骨成仙骨。后多用以比喻学习前人不露其痕迹,有所创新。宋·释惠洪《冷斋夜话·换骨夺胎法》:“山谷云:‘诗意无穷……然不易其意而造其语,谓之换骨法;窥入其意而形容之,谓之夺胎法。”宋·陈善《扪新话》:“文章虽要不蹈袭古人一言一句,然古人自有夺胎换骨法,所谓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

夺胎换骨duótāi-huàngǔ

同“脱胎换骨”。

夺胎换骨duó tāi huàn ɡǔ

见“脱胎换骨”。夺: 使失去。

夺胎换骨duo tai huan gu

本为道家语,指夺取他人之胎以转生,换凡骨为仙骨。后比喻善于模仿而不留痕迹,并有创新。主要指模仿学习前人写作的命意或技巧而言。

1YT2【夺胎换骨】duó tāi huàn gǔ

比喻效法前人写作的命意或技巧,从事新的创作。

夺胎换骨duótāi-huàngǔ

〔并列〕 本为道家语。指夺别人之胎而转生,换去凡骨成仙骨。后比喻作诗文模仿前人而不露痕迹,并能创新。宋·陈善《扪虱新话·文章有夺胎换骨法》:“文章虽不要蹈袭古人一言一句,然自有~等法,所谓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
△ 多用于改造方面。
【近义】脱胎换骨

夺胎换骨duó tāi huàn gǔ

比喻学习前人写作的命意或技巧,从事新的创作。现也指改掉邪恶,重新作人为“夺胎换骨”。也作“换骨夺胎”。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1 21:4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