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脊jiaji针刺麻醉专用穴名。见《中国兽医针灸学》。位于脊柱两侧,以髂肋肌沟在皮肤上的投影为纵线,以最后肋骨的前缘与上述纵线在皮肤上的交点为第一穴,沿纵线向后按取,第一腰椎横突的前外缘为第二穴,其他四穴依此类推,分别在第二、三、四、五腰椎横突前缘,定为第三、四、五、六穴。左右侧各六穴,共12穴。另外,在倒数第二、三肋骨和第六腰椎横突及髂骨翼前缘与上述纵线的交点上还有左右各四个备用穴,若动物较小或其他原因在第三、四、五、六穴施术不便时,可取上述四个备用穴代替。该穴组在髂肋肌沟中,有胸、腰神经背支分布,并有伴行的动、静脉分支。毫针直刺3~5厘米,可作电针麻醉,也可作二氧化碳激光刺激麻醉。主要用于牛、羊腹腔和骨盆腔手术。 夹脊❶指脊柱附近的部位。古人认为,其位置既不在表,亦不在里,属半表半里,为温疫之邪所居留之处。《温疫论》上卷: “邪从口鼻而入,则其所客,内不在脏腑,外不在经络,舍于夹脊之内,去表不远,附近于胃,乃表里之分界,是为半表半里,即《针经》所谓横连膜原之处是也。” ❷针灸穴位,详夹脊穴条。 夹脊经外奇穴名。别名“华佗夹脊”。位于脊椎棘突间两侧,背正中线旁开五分处,自第一胸椎至第五腰椎,每侧十七穴,左右共三十四穴。治疗范围较广,上胸部穴位治疗心肺、上肢疾病;下胸部穴位治疗胃肠疾病,腰部穴位治疗腰、腹及下肢疾病,直刺0.3—0.5寸,或用梅花针叩刺;可灸。 夹脊 夹脊奇穴。始见《华佗别传》。别名华佗夹脊。位于第一胸椎至第五腰椎各棘突下旁开0.5寸处,共34穴。俯伏坐或俯卧取之。局部有横突间韧带。因各穴的位置不同,其下的解剖结构亦随之而异,一般浅层有斜方肌,背阔肌,菱形肌;下层有上、下后锯肌,深部有骶棘肌和棘突间短肌; 每穴都有相应椎骨下方发出的动、静脉和脊神经后支的内侧支。 一般胸段直刺0.5~1寸; 腰段直刺1~1.5寸。针后局部痠胀或有麻电感向四肢或胸腹部传导。艾炷灸5~7壮;艾卷灸10~15分钟。 本穴是临床常用的穴位。一般颈1~4,多主治头部疾患; 颈1~7,多主治颈部疾患; 颈3~胸9,多主治胸腔内脏疾患;胸5~腰5,多主治腹腔内脏疾患;腰1~骶4,多主治盆腔及下肢疾患。 
夹脊 ☚ 四花穴 痞根 ☛ 夹脊Jiaji 夹脊jiā jǐ❶bilateral sides of vertebrae ❷Huatuo Jianj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