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调营清热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调营清热

调营清热

调营清热是使用具有凉血止血、清热解毒作用的药物为主,组成方剂,对外伤或热毒侵注所致皮肉筋骨受损及合并各种血证进行治疗的方法。
外力作用于人体后,脉络受损,血溢离经,血可外流,或壅积于脏腑、骨肉之中,使气血不得宣通,瘀血内蕴而气滞血瘀; 或热毒之邪乘虚侵注,蕴积于里,腐筋蚀骨,甚则内攻营血,迫血妄行,耗血动血,变证丛生。当急以调营清热、及时祛除邪毒。预防和控制各种血证的发生和发展。
调营清热是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指出的“热者寒之,温者清之”的原则立法。《灵枢·痈疽》篇,首先用清法的方剂治疗痈疽“赤小豆, 剉䔖𧄍草根各一升,以水一斗六升煮之,竭为取三升,则强饮厚衣,坐于釜上,令汗出至足已”。到汉代则已有用清热解毒的药物治疗创伤,如《武威汉代医简》载:“治金创内挛创养不恿腹胀方: 黄芩。”唐代孙思邈以清营解毒的药物犀角、生地黄、芍药、牡丹皮、配制成犀角地黄汤,用于治疗各种邪毒犯及营血所致的血证。元代葛乾孙著《十药神书》又在“血见黑则止”的理论指导下,运用具有凉血、收敛、止血作用的药物制成可内服和外用的十灰散。明代李时珍把清热解毒、凉血散血功能称为“调营清热”。后来,温病学的卫气营血辨证论治理论进一步充实和提高了本法,因而调营清热法在骨伤科中的应用也更广泛了,所以《沈氏尊生书》卷三十中论及有关创伤的治疗时指出:“杖疮只是血热作痛,用凉血祛瘀血为先……又揣以凉血清热为主。……大抵初杖者,以行血解毒为主。”
调营清热法具有凉血、止血、清热、解毒的作用。适用于热毒蕴结在皮肉筋骨,局部红、肿、热、痛,全身发热,口渴引饮,舌红苔黄,脉数等,甚或毒热犯血,迫血沸渍,出现各种血热妄行证候; 或金刃火器、跌仆碰撞的伤血患者。
开放性损伤早期,可用五味消毒饮加生地、赤芍; 附骨痈可用仙方活命饮或黄连解毒汤加减,使早期的骨痈能内消。若热毒炽盛,高热不退兼有便秘、错语谵妄者,宜“釜底抽薪”,可用凉膈散或黄连解毒汤合大承气汤;如创伤出血,宜凉血收敛止血,可选用十灰散;如骨痈邪毒或损伤后的瘀毒内攻营血,出现身热烦躁,时有谵语,心烦不眠,或渴,或斑疹隐隐,舌绛而干,脉细数等气营两燔者,用清营汤; 若热入血分,耗血动血,迫血妄行,出现吐衄、尿血、便血、皮下瘀斑,舌绛起芒刺等,直须凉血散血,用犀角地黄汤,并适当加入三七等活血祛瘀药。
有出血表现者,应适当使用止血药。及时止血。使用时应按其性能、归经和出血部位的不同而辨证选择。常用的凉血止血药有茜草根、侧柏叶、百草霜等; 化瘀止血药有三七、蒲黄、花蕊石等。若邪毒内陷血分,出现各种血证,除凉血止血外,更宜解毒驱邪。
损伤早期而出血量不多者,忌用大剂量凉血止血药,以防瘀血内停; 若证见有紫黑血块者,是内有瘀血的表现,忌单纯使用止血剂,宜配伍活血祛瘀止血之品; 各类血证,如上部出血,忌用升麻、桔梗等升提药品,下部出血则忌用厚朴、枳实、沉香之类沉降药品,若内伤出血,特别是胃肠道损伤,出现吐血、便血,应辨证清楚,切不可妄投大量汤药灌服,以防由于汤液的刺激,加重出血。脾不统血及气随血脱者忌用本法。

☚ 接骨续损   托里排脓 ☛
0001946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8:5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