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功法。通过吐纳以引动“内气”运行,增强生理功能的一种静功锻炼方法。见于明·《道藏·太清调气经》。其功法为: 在闲暇时,取静室无人处,散发、宽衣、覆被、正身仰卧,舒展两手,即行调气,以鼻吸气,以口吐气。凡吸后觉闷即吐气,勿使喘息。初行调气时十次可止,以后可逐渐增至四五十次或更多。以关节通、毛孔开,遍身润汗出为度,得汗后,将息良久,乃起床于无风处徐徐散步。行本法时,不拘时间,不需握固,有便即可锻炼。
太清调气法
太清调气法,是通过吐纳以引动“内气”运行,增强生理机能的一种静功锻炼方法。初见于明 《道藏·太清调气经》中。《太清调气经》系何人所作,无从确考,其“太清”二字,乃系尊称托名。本法虽似简单,但能持之以恒,久久炼之,确可起到通关节,开腠理的良好作用。其具体炼法是: 在闲暇时,取静室无人处,散发,宽衣,覆被,正身仰卧,舒展两手,即行调气,以鼻吸气,以口吐气,凡吸后觉闷即吐气,勿使喘急。初行调气时,十次可止,不可过多,以后可逐渐增至四、五十次或更多,以见关节通,毛孔开,遍身润汗出为度。得汗后,将息良久,乃起床于无风处徐徐散步。本法与《云笈七籤》所载“项子食气法”相似,都要求清静安和自然,行吐纳以畅通内气。但本法不拘时间,不需握固,有便即可锻炼。而“项子食气法”则要求在夜半至日中这段时间所谓 “生气时”进行锻炼,并须于安身卧好后,屈曲手指握固,以加强内气运行,此二者可互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