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内功 太极内功书名。李经梧、张天戈著。1986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初版。作者多年来以此健身和增强太极拳技击能力。经过临床实验证明,“太极内功”对高血压、神经衰弱、溃疡病、阳萎症等均有疗效。“太极内功”是通过意守命门为主,运用吐纳导引的运气方法,练腰健肾,练气强身,具有动静相兼、内外合一的特点。 ☚ 中国气功学 气功医疗经验录 ☛ 太极内功气功功法。以太极命名、动静结合的功法。其方法:姿势有静练式、动练式、活练式;意守有意守会阴法、涌泉法、命门法、关元法、印堂法、命门涌泉连线法、解溪法。呼吸有自然呼吸法、导引运气法、抓闭呼吸法、喉头呼吸法、内转呼吸法、沉气呼吸法。以上各法既要结合起来锻炼,又需分级、分步,由浅入深。一般认为,本功法具有却病、保健、强身和增强技击能力等功效,对慢性病如高血压、神经衰弱、阳痿、早泄、遗精等有一定的疗效。 太极内功 太极内功太极内功,是太极拳和气功相结合,静动兼练,内外合一的一种却病、保健、强身和能增强技击能力的功法。这种功法是以单传口授方式继承,于1960年应用于临床。操作方法如下: 姿式 太极内功的姿式,可分为三类。 (1) 静练式: 练功初级阶段时应用,适于治疗疾病。常用的有靠卧式(即半卧式)、靠坐式、半坐式、站式四种。其中以站式为基础功。站式的姿式与太极拳预备式相似,立正,左脚横开,脚尖向正前方,宽与肩等。头正直,下颏收敛,含胸拨背,松肩垂肘。两手贴于身体两侧,全身关节、肌肉放松,两眼向前凝视。 (2) 动练式: 动练式又分单练式和带功式,是太极内功的中级锻炼阶段。动练站式与静练站式相同,凝视后,两眼微合或微露一线之光看会阴。头缓慢下垂,随呼气身体慢慢弯腰下蹲,蹲到两膝发痠为度,姿式到此定形,开始吐纳练功: 吐气时把气向下引导,两手同时自然伸开; 纳气时气向上引到命门,随吸气两手握拳,进行抓闭,抓闭后呼吸稍有停顿。活步站桩(又称太极看手式)是开始先做预备姿式,头正直,两脚横开一步,含胸拔背,吸气意贯丹田,此时闭息不呼,两拳紧握,两臂抬起,左手在前,左腿同时迈出。两拳变掌向前按,两眼看前手的手指,左脚尖点地,十分之七的体重在后腿,双肘略弯,右肘低于左肘,止步闭气,待闭气不能坚持时再呼吸换式。换式动作是将两手轻落身体两侧,随落手同时慢慢呼气,将气呼尽后再行吸气抓闭握拳。抓闭后,与前左右相反作活步站桩。此式可依练功者身体情况规定锻炼时间。本功应在站练式基础上进行。带功练拳是在练完静练、动练、活步站桩基础功之后,即可开始带功练拳。要注意交替锻炼,正气不足时,则可重新抓闭充实,待充实后再行带功练拳。长期坚持带功练拳,可达到高级阶段,即活练式。 (3) 活练式: 活练式是太极内功的高级锻炼阶段,没有固定姿式,是无形无象的东西,用则有,不用则无;采用喉头呼吸法或意识呼吸法。以意行气,气遍全身,此时可带功演练整套太极拳。平时也可随意练习,不必采用固定姿式,可走路练、说话练、坐车练即随心所欲练,不受时间、地点限制。 意守 太极内功意守部位和操作方法,是依据练功的不同阶段、步骤、姿式和因人、因时而各异,分述如下: (1) 意守会阴法: 本功法所指的会阴,就是前后阴之间部位,又称下丹田。意守这个部位可以迅速排除杂念,使神凝心稳。开始时两眼平视,向正中处视为一线,先将视野放到最远处,寻找一个目标,如山川、日月等。待神凝后,将所采之物收回离眼1~2尺左右,待凝视几分钟后,头慢慢低下,眼看会阴,此步要与内视合一,以意下达会阴,意气同行,守住会阴穴。 (2) 意守涌泉法: 以意领气,从会阴慢慢经过大腿、膝关节、小腿、足踝部,最后达到涌泉。领气要缓慢进行,不可过急过快。初练时呼吸不深长,气不能随意念同时达意守部位时,可不管呼吸,任其自然,此即“气断意不断”。 (3) 意守命门法: 以意守命门为主,以气连络其它部位,循环不止。练功开始,以意领气,从涌泉开始配合吸气,引气经两足沿双腿,最后到会阴合而为一,再从会阴引气到后丹田即命门,引气到命门后要停顿。意守命门的时间长短以体质、功夫深浅决定。停顿后再以意领气,从命门开始返回,过会阴后,分两条线经双腿达到涌泉。如此周而复始的进行,久而久之,命门即可得到充实。姿式可配合站式、坐式两种。注意气的运用要缓慢、均匀、无声、无息,不可过急过快。 (4) 意守关元法: 关元又称前丹田。方法是以意领气,从命门开始分两条线冲向关元,稍有停顿,进行意守。配合呼吸,反复进行,锻炼日久,前后贯通,在腰的周围似有一条带缚住,就是带脉部位,练到这一步,带脉充实。 (5) 命门涌泉连线意守法: 此法多用于治疗疾病,开始可采用卧式、靠式或坐式,配合深呼吸,以意领气。把气从命门下引到会阴,由会阴分两条线经两腿到涌泉,然后再吸气,以意引气; 把气从涌泉经原路线返回,再配合呼吸,以意下达涌泉,如此周而复始进行。 (6) 意守印堂法: 这是太极内功最后意守部位,必须在以上各功锻炼的基础上才能运用,又因不易掌握其火候,在无人指导时不可早练此功。方法是: 纳气(吸气)不放,再把气由意提到背部,经夹脊、玉枕、百会、上星达到印堂,守住印堂。气到印堂后停住,不再下引,也不旋转,两眼内视,全身有意气贯满之感,精神贯注。呼吸法 可分以下几种形式: (1) 自然呼吸法: 用于初级阶段,或者是练功开始的前几分钟。取平时缓慢的自然呼吸,逐渐用意引导,把胸式呼吸改变为腹式呼吸,不停顿、不默念,要求均匀、细长、缓慢。 (2) 导引运气法: 用于第二阶段。练功开始,口对会阴方向细长吐气,随着吐气身体慢慢下降,降到两膝发痠为度。用意引导气由会阴降到两腿、脚心,吸气时由脚心再返回会阴,周而复始,令气运行。 (3) 抓闭呼吸法: 运用于中级阶段,练完导引运气法后可接练本法。这种呼吸方法从操作过程来讲,也可称之谓吸、贴、抓、闭呼吸练功法。采取站式,在练完导引运气法后,吐气时把气引导到脚心,呼吸停顿,停顿后吸气,引气上行经两腿、会阴、命门;随吸气的同时,两手用力抓紧(握拳),两脚十趾扣地不放,舌尖轻贴于上齿与齿龈之间,紧缩肛门并上提。吸气到不能再吸 (饱和)为止,然后停顿(闭住),停顿后随呼气,再将气慢慢顺原路线回到脚心。手指、脚趾放松,全身放松,周而复始进行。因这种呼吸法较猛烈,抓闭锻炼时间不宜过长。 (4) 喉头运气法: 本呼吸法是在抓闭呼吸的基础上进行。操作时忘掉口鼻呼吸形式,用意配合喉头纳气。采用站式和活步式,只稍用意,整个带脉立即充实起来,腰部充实,气遍全身。可以单独应运,也可以在喉头呼吸后把气闭住,进行抓闭呼吸锻炼。这种呼吸在过去多用在太极拳技击上,因为它无固定形式,完全以意引气,随用随来,非常方便。 (5) 沉气呼吸法: 用于治疗,也用于气功的预备功,适用于初练者和体弱者,尤以高血压、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失眠等最为适宜。姿式可比较随意,平坐、靠坐、靠卧、站式均可,以靠坐,靠卧最适宜。全身放松,以意配合呼气,不注意吸气。呼吸开始以意引导由命门下降,降到会阴、大腿、小腿、涌泉,久练可感到呼气时气由命门下沉到脚心,并能产生一股热流。必须注意,此法强调不管吸气,只注意呼气,任其自然。 收功法 比较简单、随意。用于治疗,可以逐渐停止意守,两眼慢慢张开,两手相搓发热后抚摸面部,活动肢体,开始散步。如系练整套太极内功时,不拘那一个姿式,均以意收功,身体直立,以意使气下沉到脚心,然后活动肢体,散步。 练功的时间和进度 太极内功练功时间的长短,进步快慢,次数多少,是依据疾病程度,身体健康情况,练功条件以及采用的姿式、呼吸法、意守法等不同情况而灵活掌握。在一般情况下,用于治疗,从治疗开始到疾病痊愈过程需1到6个月。如以延年保健为目的者,需持之以恒,长年坚持锻炼。为了带功练拳,增强拳术上的技击能力,完成筑基功约需100天,每天练功2~3次,每次10~30分钟。病情较轻者锻炼时间可短,病情重者练功时间可延长。练静功时间宜长,动功宜短,卧式、靠式宜长,站式宜短。从呼吸方面,注意自然呼吸法、沉气呼吸法,锻炼时间稍长,导引呼吸法宜短,抓闭呼吸更不宜长,每次不超过5分钟,最长不超过15分钟。 ☚ 默想法 健身桩功 ☛ 000202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