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天问研究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天问研究 天问研究楚辞学专著。今人孙作云撰。全书共分为前言、天问今本章次、天问校正本、天问意译和天问新注五个部分。在前言中,作者从屈原的生平及作品编年、天问的写作年代及地点、从天问中所见屈原的唯物论思想、天问对于上古史研究的贡献、天问的表现形式、天问的错简、从天问中所见的春秋末年楚宗庙壁画、评天问三家注等八个方面论述了《天问》的有关问题,其中颇有新见。在“天问的今本章次”之后,作者校订了《天问》的一些错简情况,重新编订了天问的校正本,对《天问》全文进行意译。意译按照作者的校正本翻译,所以顺序与别家有异。译文流畅自然。最后一部分“天问新注”,注文相对详明,文中颇有新说。书后附有三十四幅反映古代神话故事和历史传说的图片资料,有助于读者理解和把握《天问》的含义。中华书局1989年出版。 ☚ 楚辞类稿 九歌与沅湘民俗 ☛ 天问研究 天问研究楚辞研究专著。今人孙作云著。孙作云(1912—1978),辽宁复县人。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国文系,师从著名楚辞学者闻一多研读楚辞,颇得闻师嘉许。1935年在《清华学报》发表《<九歌·山鬼>考》,为其楚辞研究处女作。先后在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大学任教,后任河南开封师范学院历史系教授、《历史教学》和《史学月刊》杂志编委。主要著述有《诗经与周代社会研究》。楚辞研究方面有专著《天问研究》以及论文多篇(大部分为其遗著,由其子孙心一整理发表、出版)。《天问研究》对《天问》错简作了大幅度调整(约占三分之一),并校正错字、加以注释、翻译,前有《前言》,后附《考古插图》。孙氏认为,屈原的故乡在郢都(湖北江陵)而非秭归;《天问》写作地点是春秋末年楚昭王十二年所迁的鄀都(湖北宜城县东南九十里),写作目的是为了发抒胸中郁积已久的苦闷,希望楚怀王悔悟改过;《天问》是据楚昭王十二年从郢都迁往鄀地所建筑的楚宗庙的壁画而作,因此据《天问》可以部分地恢复这座宗庙的壁画;《天问》多载神话传说,其中有一部分是属于氏族社会的社会组织、图腾信仰、风俗习惯,以及部落与部落之间的战争、最高酋长和军务酋长的个人事迹,据此可以恢复我国氏族社会史、特别是氏族社会末期史。《天问研究》1989年3月由中华书局出版。 ☚ 天问补注 天问疏证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