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晉高祖天福三年(公元938年)始鑄。僅見小平銅錢,“天福元寳”四字旋讀。因詔公私並鑄,故大小輕重不一。大樣製作尚好,或謂官鑄;小樣輕薄簡陋,當係私錢。一般徑二至二·二厘米,重約一·七克。《舊五代史·晉書·高祖紀三》:“〔天福三年十一月〕癸亥……詔許天下私鑄錢,以‘天福元寳’爲文。”《資治通鑑·後晉高祖天福三年》:“〔十一月〕癸亥,敕聽公私自鑄銅錢,無得雜以鉛鐵,每十錢重一兩,以‘天福元寳’爲文,仍令鹽鐵頒下模範。惟禁私作銅器……敕先許公私鑄錢,盧銅難得,聽輕重從便,但勿令缺漏。”胡三省注引《五代會要》:“時令三京、鄴都諸道州府,無問公私,應有銅者並令鑄錢,仍以“天福元寳’爲文,左環讀之,委鹽鐵鑄樣頒下諸道。每一錢重二銖四絫,十錢重一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