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兵备道署随着天津城市的发展,人口增多,事务日繁。军事体制的卫所,无法治理军民混杂的城市。明弘治四年(1491),刑部左侍郎白昂给朝廷上书:“天津之地,水陆咽喉,所系甚重,请增宪政一员为兵备道”。孝宗准奏,并任命刘福为“整饬天津等处兵备山东按察司副使”,简称“天津兵备道”或“天津道”。自天津至德州止沿河附军卫、有司衙门,随时往来巡视,受巡抚都御史节制天津始有道员。弘治十八年(1505)五月,天津兵备副使施槃在天津城内西北角建兵备道署,十月落成。正德二年(1507)二月十一日,明以天津非要地而又事简,下令裁天津兵备副使,旋恢复。清沿置。北洋政府沿用各省分道制度,改道员为道尹。1912年7月25日,裁撤天津道署,其所管河务由天津府接办,地方行政归直隶布政使处理。9月,道署改作布政使行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