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天气预报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天气预报tiānqì yùbào

关于未来一定时间内各种气象情况的报告。

天气预报tiān qì yù bào

向有关地区发出的关于未来一定时间内天气变化的报告。1903年关庚麟《日本学校图论》:“中央气象台统辖全国之气象事务,调查全国之气象,发天气预报、暴风警报、气象通报于全国,并观测气象、地磁气、空中电气、地震等。”天气预报也称“气象预报”。

天气预报tianqi yubaoweather forecasting

根据已经获得的天气信息, 对不同区域、不同时段的未来天气进行的科学推断。天气信息包括气象要素、天气现象、天气系统、天气形势、各种物理量、雷达天气回波、卫星云图以及天、物象等的形态、数量、分布和演变。
预报类别 天气预报需要运用大气热力学、大气动力学、天气学、统计学的理论和方法以及民间经验谚语等。按使用的方法有天气图预报、统计预报、数值天气预报、气象站天气预报等类。天气预报的范围,可以是全球的、全国的、一省、一县、一市或更小范围(如飞机场、码头等), 也可以是一地带(如航空线)。预报的项目随用户的需要而不同。通常是阴、晴、降水、温度和风。农业上特别关心雨量、温度、霜冻、冰雹、久晴、连阴雨等; 交通上关心能见度和大风;航空上关心能见度、低云、雷暴; 航海上关心大风和海浪; 通讯上关心雷击和电线结冰等。按预报的期限可分为: 即时(或临近)天气预报, 时效为几分钟到2小时; 短时(或超短期)天气预报, 时效为几小时; 短期天气预报, 时效为1~3天; 中期天气预报, 时效为3~10(或15)天;10(或15)天以上为长期天气预报。长期天气预报的内容着重于气候偏差, 如雨量比正常偏多、偏少等。短期天气预报内容着重于具体天气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即时天气预报着重于监视已出现的灾害性天气, 发出即将来临的警报。中国各级气象台站按时通过广播电台、电视台和报纸发布24小时天气预报, 发布台风、冷空气和大风等灾害性天气预报和警报, 向各部门供应所需的特殊天气预报。
预报步骤 日常制作短期天气预报时,可分填图、分析、形势预报和要素预报四步。先将各地同时观测到的各层气压、气温、湿度和风、以及天气现象等填写在地面天气图和各等压面天气图上; 接着分层分析各层天气图上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的水平分布, 确定各层天气图上的天气系统;将上下层天气图联系起来,考察天气系统的三维结构, 结合各要素场的配合特征, 联系天气系统过去位置和强度的演变以及各天气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 分析天气系统的发展情况, 据以预报天气系统未来的位置、强度和生消变化; 再根据天气系统的典型天气分布和天气形成的物理原因,制作未来的天气预报。
简史 天气和人类的生产生活关系密切。对于预报天气的愿望和要求, 由来已久。人类有文字记载之时, 就有天气现象的记载, 同时就有天气预报。中国出土的殷墟龟甲中就记载着天气状况和天气预报, 这时预报的方法是“卜”和“占”。人们经过长期观察天气现象与天、物象之间的联系, 观察前后天气现象之间的联系, 创造了歌谣和谚语来反映他们之间的规律,并用以预报天气。《诗经》里就记载着“朝于西,崇朝其雨”之类预报天气的诗句。19世纪中叶,欧美开始建立用仪器观测天气的台站网, 开始创立现代天气预报的理论和方法。1860年英国人A. F.菲茨—A.罗伊第一次应用天气图的方法发布天气预报, 并刊于报纸上。中国于1916年中央观象台开始发布天气预报, 白天挂旗, 晚上报告报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天气预报迅速发展,预报所需的气象台站网迅速建成。预报所用的气象资料, 由地面气象观测及高空温度、气压、湿度和风的探测, 扩展到雷达探测、卫星探测资料。预报方法由天气图方法扩展到数值天气预报和统计天气预报。预报的期限正向长期天气预报、即时灾害性天气预报和警报两个方向发展, 其内容趋于更为细致具体。服务范围由城市扩展到农村和专业生产部门。

天气预报weather forecasting

根据已获得的天气信息,对不同区域、未来不同时段的天气进行的科学推断。天气信息包括气象要素、天气现象、天气系统、各种物理量、雷达天气回波、卫星云图以及天象、物象等。按制作预报的方法分,有天气图预报、统计预报、数值天气预报、气象站天气预报等。按预报的期限分,有临近天气预报、短期天气预报、中期天气预报和长期天气预报。按空间范围分,有本地预报和区域预报。中国各级气象台站按时通过广播电台、电视台和报纸发布24 h天气预报,根据需要有时也发布48 h天气预报。此外,还发布台风、寒潮、大风等灾害性天气预报和警报,向各部门提供所需的专业天气预报。

天气预报Weather Forecasting

对某个地区将来某段时间的温度、湿度、风速、风向、雨量、云层等情况的预测和报告。天气是大气运动的产物。大气运动涉及的物理规律有热学、动力学规律,物质和能量的守恒规律等。气象学家们试图用数学方法来表达这些物理过程,建立大气运动的数学模型。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改良后的大气模型使天气预报比以前更先进。到80年代可以预报未来5天的天气。20世纪末可以报告未来两周内的天气状况。世界气象组织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气象观察网,向所有国家的气象部门提供气象服务。加拿大的天气预报,首先是汇总来自全球的观察数据,然后在加拿大气象中心进行分析处理,得出当时北半球大气情况的数学图形,然后经计算机处理得到某一特定时间内的数学模型,经气象学家的诠释成为正式的天气预报。

天气预报

根据以往的观测资料、现在的天气状况及天气变化规律预报未来的天气情况。根据气象资料,运用天气学、动力气象学、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对某地未来一定时段的天气状况做出预测。预报时效:❶长期:月、季、年;
❷中期:3~15 d;
❸短期:24~48 h;
❹短时:1~6 h。预报范围:❶大:全球、半球、洲、国家;
❷中:省、州、地区;
❸小:县、乡、水库、机场等。

天气预报

天气预报tianqi yubao

根据气象观测资料,应用天气学原理和数理统计方法,对某区域或某地点未来一定时段的天气状况作出的定性或定量预测。天气预报与人类生活、生产关系密切,已经成为气象工作者为经济建设、国防建设中趋利避害的重要手段。
天气预报的内容包括天气形势预报和气象要素预报。前者是对天气系统的移动、强度变化和生成、消亡的预报;后者是对气温、气压、湿度、云、降水、风等等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变化的预报。此外,还有专门性预报,例如河流洪水预报、牧区风暴预报、航空预报等等。天气预报的时效,一般分为短时预报、短期预报、中期预报和长期预报。时效在几个小时以内的预报为短时预报,时效1~3天的预报为短期预报,时效3~10天的预报为中期预报,时效10天以上的月、季、年预报为长期预报。也有人把时效一年以上的预报称为超长期预报。时效越短的预报,要求预报得越精确。
天气预报的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单站预报、天气图预报和数值预报三个阶段。单站预报主要根据单站的气温、气压、湿度、云、风等要素的变化,参照天象、物象的变化来预报天气,是天气预报的初始阶段。天气图预报是根据天气图上天气系统的结构、移动和发展制作出的天气预报,是目前大多数气象台站天气预报的主要预报方法。数值预报是以大气运动的动力学和热力学为基础,应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数值计算的一种预报方法,目前它主要用于天气形势预报。由于这种预报具有客观化、定量化和速度快的优点,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预报方法。60年代气象卫星发射以来,利用卫星探测资料弥补了海洋、沙漠、极地和高原等地区气象站点稀少、资料不足的缺陷,使天气预报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 天气系统   天气图 ☛
天气预报

天气预报Tianqi yubao

对未来一定时段天气状况作出的预测。天气预报是根据各种气象观测资料,应用天气学原理和有关计算方法作出的。天气预报包括天气形势预报和气象要素预报。前者是对天气系统的移动、强度变化和生成、消亡的预报。后者是对气温、气压、湿度、云、降水、风等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的预报。还有针对专门性问题的预报。天气预报的时效,一般分为短时预报(几个小时)、短期预报(1—3天)、中期预报(3—10天)和长期预报(10天以上的月、季、年)。天气预报与人类生活、生产以及国防关系十分密切,引起人们普遍重视和兴趣,也是广大气象工作者为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国防建设中趋利避害的重要手段。

☚ 天气图   卫星云图 ☛

天气预报

天气预报Tianqiyubao

根据气象观测资料,应用天气学、气候学等方面的理论和数理统计方法,对未来一定时期内天气变化作出的预测。天气预报包括天气形势预报和气象要素预报两部分内容。天气形势预报一般是指高、低压,槽、脊和锋面等天气系统的未来移动、强度变化,以及其生、消预报。气象要素预报则是指气温、风、云、能见度、降水及其它各种天气现象的预报,即通常所讲的天气预报。天气预报按其时效一般分为短时预报、短期预报、中期预报和长期预报。时效在几个小时以内的预报为短时预报,时效1—3天的预报为短期预报,时效3—10天的预报为中期预报,时效10天以上的月、季、年预报为长期预报。也有人把时效一年以上的预报称为超长期预报。时效越短的预报,要求预报得越精确。天气预报最早是古埃及人根据土星从地平线升起而预报尼罗河水泛滥。以后随着人们的需要逐渐发展起来的。分为:
❶观天测云阶段——人们将肉眼观测到的许多天象、物象的经验积累起来编成谚语,如“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等。
❷单站预报阶段——自气压表发明后,气象观测进入仪器观测时代,形成了根据当地气象资料演变规律来预测天气的单站预报方法。
❸天气图预报阶段——随着电报、探空气球、通讯等技术的发展,为绘制和了解同一时刻的大范围地区天气和形势的天气图创造了条件,并建立了气团、锋面和大气长波等理论和学说。
❹数值天气预报阶段——是最近三十多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现在数值预报已成为气象工作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数值预报已由天气形势预报进入天气现象预报(例如降水定量预报)。另外,在短期预报的基础上如果考虑更多的相关因素变化过程,有可能把预报时效延长1—2周,所以数值预报方法可以应用到长、中、短期各种预报中去。但因各地技术水平不同,而大多数气象台站仍采用天气图预报方法。我国气象站目前还采用图像、资料、群众相结合的单站预报方法。这是在总结群众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业务实践,摸索出一套气象站天气预报的方法。天气预报与人类生活、生产关系密切,是气象工作者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服务的重要手段。

☚ 卫星云图   气温 ☛

天气预报

在对天气变化规律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根据天气图、有关气象资料,结合地形、季节特点等,进行综合分析研究而对未来一定时期内天气变化作出的判断。就空间范围言,有本地和区域两种;就时效长短言,有短时(又称“适时”)、短期、中期、长期、超长期多种;另外,还有为各种生产部门特殊需要而制作的各种专业预报。是气象为国防和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的重要手段。

天气预报

亦称“气象预报”。对一定区域未来一定时段内的天气状况作出的定性或定量的预报。按预报空间可分为大范围(全球、大洲、国家)天气预报、中范围(省、州、地区)天气预报、小范围(市、县、港口、机场)天气预报和航线天气预报。按预报时效可分为长期(1个月~1年)、中期(3~15天)、短期(24~48小时)、短时(6小时以内)天气预报。按预报内容可分为天气形势预报和天气要素预报。根据保障对象和任务,又可分为航空天气预报、航海天气预报、农业气象预报、合同作战天气预报及其他各种专业性的预报。

天气预报

天气预报

基于人们对天气演变规律的认识而对未来一定时期内天气变化作出的主观判断或客观判断, 是气象部门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服务的重要手段。兰州中心气象台担负制作和发布天气预报的任务。天气预报共有短期、中期、长期三种方式“短期天气预报”是指在某些气象现象出现前48小时内通过对未来大气运动和演变的综合分析判断而作出的天气预报。一般有晴、阴、雨、雪、风,一日内最高、最低气温,云状、云量、云高、能见度、雨量强度、冰雹、大风、寒潮、霜冻、沙尘暴等预报以及为特殊需要而临时制作的某项目预报。“中期天气预报”是指未来3~15天内天气变化的预报。内容主要有降水、气温、灾害性天气、转折性天气、半个月以内的天气趋势预报。“长期天气预报”是指一个月或以上时段的天气预报。其内容主要是旱涝和冷暖趋势,或对年内有无春旱、春末初夏旱、伏旱、秋旱、冬温高低作出预测。

☚ 气象台站网   气象通信 ☛
天气预报

天气预报

气象工作者根据天气演变规律,应用一定的科学方法,对未来一定时期内的天气状况作出的预测或判断。其方法很多,通常采用的有天气图方法、天气学方法、统计学方法、流体力学方法和模斯预报等方法,随着气象卫星的发射成功,使数值天气预报准确性大为提高。就预报时效的不同,分为短期、中期、长期预报。通常二~三天以内的短期预报为多见。天气预报常用名词“今天晚上”一般指今天晚上八时到明天早上八时; “明天白天”一般指明天上午八时到明天晚上八时; “晴天”指天气中云覆盖面不到天空的十分之一;“少云”指天气中云覆盖面占天空的十分之一至十分之四; “多云”指云覆盖面占天空的五分之二至五分之四;“阴天”云覆盖面占天空的五分之四以上;“平均温度”指一天内在二时、八时、十四时、二十时四个时刻测得的气温平均值。

☚ 云图   无线电探空仪 ☛

天气预报

weather forecast


天气预报

weather forecast


天气预报

weather bulletin


天气预报

weather forecasting


天气预报

weather forecast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8:4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