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天平之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天平之甍》

《天平之甍》外国文学作品简析

日本当代作家井上靖(1907—)的第一部历史小说,取材于唐玄宗天宝十二年鉴真和尚东渡传戒的史实。 日本天平年间,多次派出遣唐使团,学习大唐的先进文化。小说从日本第9次遣使写起,荣睿、普照等日本来使几经周折聘请高僧东渡传戒。慨然应聘的扬州高僧鉴真及其弟子,与日本僧人一道, 6次起行, 5度失败,经历11年漫长的岁月,终于东渡成功。鉴真在日本10年,传授戒律,建造寺院,传播文化,极受尊重。建造唐招提寺期间,日本弟子普照将友人从唐土带来的一个甍转赠该寺,安置于金堂屋顶。寺落成后不久,鉴真以76岁高龄圆寂。

小说描写了中日僧人为两国友好交流,为日本文化发展而英勇奋斗、百折不挠的精神,歌颂了中日人民源远流长的文化关系与历史悠久的传统友谊。小说刻画了众多的历史人物,其中着意刻画了鉴真和尚与荣睿、普照、业行等富于献身精神的中日僧人。鉴真自幼受戒,修行禅门,潜心学经,知识渊博,造诣极深。他具有无比坚定的信仰和睿智的见识。为了宣扬佛法,普渡众生,他毅然决定东渡。尽管他5次失败,甚至双目失明,但他丝毫不改变自己的意志,终于在第6次驾驭万里汹涛而了其夙愿。他在日本传道,兢兢业业,奋斗不息,为中日文化交流谱写了雄伟悲壮的一页。日本僧人荣睿、普照、业行等人,锲而不舍,不屈不挠,为祖国的繁荣贡献一切,甚至生命。尤其是荣睿的形象,塑造得十分成功。他是东渡事件的主要发动者和组织者。他时刻不忘重任,虽两次下狱, 5次受挫,但始终不悔,最后在流离中抱憾而死。

小说结构严谨完整。写日本遣使入唐到鉴真圆寂前后30年,其间两国历史的风云变迁,事件纷繁,人物众多,可是作者却能抓住东渡这一主线,划定主次,不枝不蔓。同时,叙事与抒情双管齐下,使全书构成一个错综复杂但又严密的艺术整体。

天平之甍

《天平之甍》

是日本当代最负盛名的作家之一井上靖创作的一部历史小说。井上靖生于北海道旭川郡的 一个军医家庭,大学期间就酷爱文学,写过诗歌、剧本和小说,曾以长篇小说 《流转》获千叶龟雄奖。1950年他以中篇小说 《斗牛》获芥川文学奖,奠定了他的作家地位。井上靖的创作十分丰富,有小说、诗集、剧本等,但以小说影响最大。他的小说大致可分为报纸小说、历史小说、随笔小说三类,其中历史小说在他作品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由于他在这方面成就卓著,因而被誉为“历史小说家”。井上靖的历史小说,有的取材于日本历史,有的取材于中国、朝鲜等国的历史,但写得最为成功、最为出色的是一批取材于中国古代文化历史的作品,如 《楼兰》、《敦煌》和 《苍狼》等。
《天平之甍》是井上靖的第一部历史小说,亦是他历史小说的代表作。小说取材于唐玄宗天宝12年(公元753年)鉴真和尚东渡传播文化的史实。小说主要叙述的是鉴真及其弟子和日本僧人一道,六次启行,五渡失败,三次航海,两回覆舟,历经重重险阻,毫不气馁、退缩,经过11年的漫长岁月,终于东渡成功的故事。鉴真于“天平”年间(日本天皇年号)踏上日本土地,在奈良建成唐招提寺,大殿屋脊两端装饰着从中国运来的鸱尾,即“甍”。小说通过这个动人故事,歌颂中国和尚鉴真和日本和尚普照等人为加强中日两国宗教交流和文化交流而不惜牺牲个人利益甚至个人性命的崇高精神。《天平之甍》结构严谨完整,叙述与抒情结合,加之浪漫主义色彩以及沉郁苍凉的格调,使得小说具有无比的魅力。

☚ 人性的证明   破戒 ☛

天平之甍

历史小说。日本小说家井上靖作。1957年发表。取材中国唐玄宗天宝12年鉴真和尚东渡传播文化的史实。歌颂中日人民源远流长的文化关系和历史悠久的传统友谊。情节扣人心弦,人物栩栩如生,结构复杂而完整,叙事与抒情交织一起。被视为日本历史小说中脍炙人口的佳作。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0: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