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纤维性纤维瘤
此瘤为起源于纤维组织的良性肿瘤,常见的有非骨化性纤维瘤和成硬纤维性纤维瘤。
非骨化性纤维瘤 是一种良性成纤维细胞性肿瘤,多见于8~20岁的青少年。起病缓慢,症状轻微,可有局部疼痛和肿胀,有时无任何症状,因外伤或病理骨折而发现。病变为黄褐色纤维结缔组织所组成,其主要成分是编织成漩涡状的梭形结缔组织细胞。多见于股骨下端和胫骨上端,少数见于腓、肱、尺、桡、肋等骨。X线表现分偏心型(皮质型)和中心型两种。偏心型者常发生在长骨干骺端,其典型表现为卵圆形、分叶状透亮区、皮质膨胀变薄、边缘清晰、硬化。多房性病变常与骨干长轴平行。病灶大小多在2~7cm之间,但可以很广泛,亦可为多发性。中心型病变多见于尺、桡、腓等细管状骨,呈多囊性改变,皮质膨胀变薄,其中有间隔,不易与骨囊肿鉴别(X片-165)。
纤维性骨皮质缺损 是在发育过程中,成纤维细胞组织侵蚀骨皮质所形成的囊状病灶,可能是发育异常。如继续发展变大,侵犯髓腔,则称为非骨化性纤维瘤。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特点是发病年龄轻,多在4~8岁。正常儿童中的发生率很高,约30~40%。男略多于女,占53%。无临床症状。可自行消失。病灶一般较小,多在1~4cm之间,呈圆形或卵圆形透亮区,边缘清晰,皮质膨胀不明显。
成硬纤维性纤维瘤(成韧带性纤维瘤) 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多发生于10~20岁的青少年,90%在30岁以下,男女无明显差别。疼痛是主要症状,有时无明显症状直到病理骨折时才被发现。组织结构类似软组织的硬纤维瘤或分化较好的纤维肉瘤。好发于肱、胫、股、桡、肩胛、脊椎、锁骨等。X线表现为边缘清楚的破坏区,无瘤骨和反应性新骨形成,破坏区内可有残留骨柱似骨小梁状外观。大的肿瘤使骨皮质明显膨胀变薄,类似动脉瘤样骨囊肿; 亦可完全破坏皮质呈溶骨性表现,不易与甲状腺癌转移鉴别。长骨的病变多见于干骺端的中央,对称膨胀性生长,皮质边缘硬化,类似孤立性骨囊肿; 但亦可见于骨干或偏心性生长并侵犯皮质,可超越骺板侵犯骨骺。发生在髂骨的病变,可波及整个髂骨翼形成大块骨质破坏。脊椎的病变,常见于椎体中央,有时侵犯附件,并可有椎旁软组织肿块,需与嗜酸肉芽肿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