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天名精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天名精 天名精唐代植物传说。见唐段成式撰《酉阳杂俎》前集卷十九。相传昔青州刘𢣏,宋元嘉中射一鹿,剖五脏,以此草塞之,蹶然而起。𢣏怪而拔草,复倒。如此三度,𢣏密录此草种之,多主伤折,俗呼为“刘𢣏草”。 ☚ 猳𤡓 旁㐌 ☛ 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上) > 草部 > 根 > 天名精 天名精 tiānmingjīng 亦稱“麥句薑”、“蝦蟆藍”、“豕首”、“地松”。菊科植物天名精的根及莖葉。葉皺似紫蘇,大而尖長,莖有細軟毛。主治乳蛾,瘧疾,急慢驚風,衄血。始載於秦漢典籍。《神農本草經·上經·天名精》:“味甘寒,主瘀血,血瘕,欲死下血,止血,利小便,久服輕身耐老,一名麥句薑,一名蝦蟆藍,一名豕首。”唐·蘇敬《新修本草·草部·天名精》:“南人名爲地松,味甘辛。” 古代名物 > 花卉類 > 草部 > 多年生 > 天名精 天名精 tiānmíngjīng 亦稱“茢薽”、“天門精”、“豕首”、“彘顱”、“蟾蠩蘭”、“麥句薑”、“蝦蟆藍”、“玉門精”。菊科,多年生草本。莖直立,密生短柔毛,上部多分枝。莖下部葉互生,長橢圓形,上部葉漸小,無柄。夏秋開花,黄色、腋生,半下垂,頭狀排列,外圍雌花冠絲狀,中央兩性花冠筒狀。瘦果線形,褐黑色,頂具短喙,常分泌黏液,着人身及物件,籍以佈子。根、葉、果均藥用。我國各地普遍生長。始載於先秦典籍。《爾雅·釋草》:“茢薽,豕首。”邢昺疏:“茢薽,藥草名。一名豕首、一名彘顱、一名蟾蠩蘭、一名天名精、一名麥句薑、一名蝦蟆藍、一名天門精、一名玉門精。”《三才圖會·草木·天名精》:“天名精生平原川澤,今江湖間皆有之,夏初抽條,頗如薄荷花,紫白色,葉如菘菜而小。” 天名精 天名精【同义】总目录 豕首鹤虱天名精麦句姜虾蟆蓝豨首蟾蠩兰 天名精药名。出《神农本草经》。又名野烟、癞格宝草、挖耳草、臭草。为菊科植物天名精Carpesium abrotanoides L. 的全草。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辛,寒,有小毒。入肺、胃、肝经。清热解毒,祛痰,散瘀止血。 天名精common carpesiumCarpesium abrotanoidesL.,菊科,天名精属(金挖耳属)。多年生草本。生于山坡、路边和宅旁。分布于中国各地;日本、印度也有。为常见旱地杂草。叶具柄,披针状椭圆形,近全缘或有钝锯齿。头状花序多数,沿枝条一侧着生于叶腋内,全为管状花,黄色。瘦果具多条纵沟,顶端有短喙。花果期6~10月。根、叶、果均供药用。果实称鹤虱,性寒,味苦辛,功能清热解毒、驱虫,主治咽喉肿痛、疮肿、虫积腹痛、蛇虫咬伤等症;全草浸水可杀青菜虫、地老虎等害虫。 天名精多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茎直立,不分枝。基生叶具长柄,叶片椭圆形,茎生叶叶柄显著的短,叶片卵状披针形到长圆状披针形。头状花序排列成总状。瘦果长圆形。花期7—8月。产乌鲁木齐等地。全草入药。有清热解毒、祛痰止血的功能。外用治创伤出血。疔痈肿毒、虫蛇咬伤。 天名精tiān míng jīng《本草纲目》草部第15卷天名精(23)。药名。 天名精tiānmíngjīng中药名。出《神农本草经》。别名癞格宝草、皱面草、挖耳草。菊科植物天名精Carpesiumabro tanoides L.的全草。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辛、甘,寒, 有小毒。入肝、肺经。清热解毒, 祛痰, 止血。治咽喉肿痛, 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 吐血, 衄血。煎服: 9 ~ 15 克。捣敷疔疮肿毒, 煎水洗治皮肤痒疹。本品含抗菌成分大旋覆花内酯。 天名精 天名精天名精,又名天蔓菁、地菘、皱面草、鹤虱草、臭草。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为菊科植物天名精Carpesiumabrotanoides L.的根及茎叶。原植物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各省区。 ☚ 土牛膝 蟛蜞菊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