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泻热汤 《千金要方》卷十五【组方药物】 大黄9克(细切,用水100毫升另渍1宿) 泽泻 茯苓 黄芩 细辛 芒硝各6克 甘草9克 橘皮6克 【制剂用法】 上药8味,为粗末。用水700毫升,煮取350毫升,去滓;下大黄,更煎2沸,去滓;下芒硝,分3服。 【适应病证】 脾有实热,腹中热而切痛,舌强腹胀,身重,食不下。
大黄泻热汤 《千金要方》卷二十【组方药物】 川大黄6~9克 黄芩 泽泻 升麻 芒硝各9克 羚羊角3克 栀子12克 生玄参24克 地黄汁200毫升 【制剂用法】 上药9味,取饮片,以水1400毫升,分2次煎药,每次约得300毫升。混合煎液,下大黄,煎2~3沸,去滓,再下芒硝溶化,再入生地汁调和,匀分3服。羚羊角另研极细末,分3次冲服。 【主要功效】 泻下热结,养阴熄风。 【适应病证】 1. 中焦实热闭塞,上下不通,隔绝关格,不吐不下,腹满膨膨,喘急。2. 实热动风,阳明腑实,热邪熏蒸,灼津炼液,热动肝风,神昏痉厥,腹部胀满,大便不通,齿燥唇揭,舌苔黄厚,脉象弦数。 【方义分析】 此为泻热、养阴、熄风之要剂。可用于阳明热结,中焦闭塞(如肠梗阻)之证,亦可用于阳明腑实,热动肝风之证。方中大黄、芒硝攻里荡热,以导其滞;山栀、黄芩清热解毒,以泻其火;生地、玄参育阴清热,以滋化源;妙在配泽泻咸润而降,佐升麻解毒升清,使降中有升,以升助降,极为得体。更用羚羊角凉肝熄风,使阳明热邪劫动之肝风得以平息。可见此方配伍颇为周到,实是仲景三承气发展的有效方剂。三承气汤只注意到阳明里实热的一面,忽略影响所及的另一方面。从临床来看,阳明腑实,每多热厥昏痉,此时热邪,不仅在阳明经腑,其实已窜犯厥阴,热动肝风,热邪伤阴是病理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治疗大法,一面当泻热救阴,一面还须凉肝熄风。本方能从此两者着眼,颇具灼见,谓其后来居上。谁曰不可! 又羚羊角镇惊解热之功已为药理所证实,惟其价昂,可用山羊角代之。山羊角之化学成分,与羚羊角相仿,其解热镇惊作用,亦已为药理和临床所证实,功效亦佳,惟当加大剂量用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