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洋之战❶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与协约国间为争夺制海权而进行的作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国企图通过切断英国海上补给线的办法,迫使英国屈服。1915年德国潜艇和轻巡洋舰接连不断地攻击横渡大西洋的英国运输船和各种舰船。到1916年12月由约100艘德国潜艇击沉的船只已达30万吨位。到1917年4月德国舰艇击沉协约国船只总数已达88万吨位。为了扭转被动局面,英国于1917年5月开始出动载有深水炸弹的猎潜艇护航队。年底德国损失58艘潜艇,但仍拥有130艘潜艇出没于大西洋。在整个战争期间德国潜艇在大西洋击沉的协约国船只总数达800万吨位。 ❷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与英国和美国争夺大西洋制海权而进行的破交战与保交战。1939年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后,英法联合舰队将德国商船逐出大西洋,对德实行海上封锁,但德国潜艇和小型战列舰仍出没于大西洋,不断击沉英国军舰和商船。1940年5~6月德军占领低地国家,法国全境亦告沦陷,意大利和德国海、空军切断英国由地中海直通苏伊士运河的海路,迫使英国船只绕道好望角远航。希特勒于同年8月17日下令对英伦三岛实行全面封锁,要求德国海、空军一旦发现驶往英国的中立国船只立即予以击沉。虽然英国皇家海军和空军采用声纳、磁探仪和触发水雷等武器对付德国潜艇、水面舰只和飞机,但是同盟国和中立国的作战舰艇和运输船只仍不断被德国海、空军击沉。1939年9月~1941年12月同盟国和中立国损失舰船达760万吨,德国也损失潜艇43艘。1942年初美国正式参战之后,轴心国潜艇作战海域西移,最初3个月曾击沉盟国舰船100余万吨。英国和美国建立护航队,投入大量护航和反潜兵力,迫使德国潜艇缩小活动范围。德国海军转而采用“狼群”战术,出动大艇群(15~20艘潜艇)袭击盟国舰船。英、美海军遂组建航空舰反潜编队,飞机上装备水下潜艇探测器和雷达,对付德国海军的“狼群”战术。由于盟军在大西洋不断增加反潜兵力并接连空袭德国海军的潜艇基地和制造工厂,德国潜艇损失数目上升。历时5年半的大西洋争夺战最后以德国的失败而告结束。整个战争期间同盟国和中立国被击沉舰船2100万吨,其中1400余万吨为德国潜艇所击沉,约占68%;德国海军投入潜艇1160艘,其中800余艘被击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