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古城
大理古城是中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位于大理市下关镇北13公里的点苍山中,距云南省会昆明约380公里,东和楚雄彝族自治州相连,南与思茅、临沧毗邻,西接保山专区和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北同丽江地区接壤。
大理市地处滇西中部,集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风景名胜区、国家自然保护区三顶桂冠于一身,是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享有“文献名邦”、“高原明珠”之美誉。
大理白族自治州首府大理市距昆明344公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大理风光甲天下,最出名的要数“风花雪月”,即“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加上独特浓郁的民族风情,大理成为独具魅力的城市,五朵金花的故乡吸引着无数人前来寻访。
大理地处滇西高原,属北亚热带气候带,年均气温15.9℃。最冷为1月,平均气温8.7℃;最热为7月,平均气温20.1℃。年平均日照时间为2276.6小时,年降水量为1078.9毫米,无霜期230天。大理的冬天不冷,夏天不热,一年四季都是理想的旅游时光。
大理古城是1382年(洪武十五年)明军攻占大理后,当年修筑的。据文献记载,它方圆12里,城墙高2丈5尺,厚2丈;东西南北各有一城门,上有城楼,分别叫做:通海、苍山、承恩、安远;城的四角还有角楼,也各有名称: 颖川、西平、孔明、长卿。城墙的外墙为砖,上列矩碟,下环城沟。城内市井俨然,布局呈棋盘状,从南到北有5条街,从东到西有8条巷。
大理城至今仍保持着纵横交错、棋盘格局式的街道和雄伟壮观的南北城楼,一条主街贯通南北古城门。明代以来五百多年间,这里曾经是滇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街道两旁青瓦屋面,民居、商店、作坊相连,一派古朴风貌。典型的白族民居一般为“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所谓“三房一照壁”,即每户院内均有一正房、两厢房,正房对面是一面墙壁。白族民居十分注重门楼,飞檐翘角,斗拱彩画,颇具特色。门窗、照壁多用剑川木雕以及大理石、彩绘和水墨画装饰,工艺精致,清新典雅,在西南民居建筑中堪称一流。
城内分布着杜文秀反清起义元帅府遗址,清代西云书院和革命烈士纪念碑等文物古迹。大理居民都爱花,这里有“三家一眼井,一户几盆花”之说。多数民居院内都有花坛,种植山茶花等多种花木。红花绿柳装点条条巷边,争奇斗艳的茶花、杜鹃花傲雪开放,鸟语花香弥漫古城。每年春节前后,家家户户都把盆景摆在门前,搭成一座座“花山”,大街小巷百花尽放,使古城显示出一派春光明媚的景象。由于爱花,人们还以花来给女孩子命名。“金花”是白族姑娘的美称,大理也被誉为“金花的故乡”。
城西北有崇圣寺三塔和城西南的弘圣一塔,巷山脚下是元世祖平云南碑和一年一度的三月街。大理古城是古朴幽静的。城内溪水流淌,使人备感清新。隐没在街巷深处的花园、茶社是游人休息的佳所;新辟的洋人街更成为外国游客汇聚之处;具有白族特色的小吃,著名的“三道茶”更使古城显得别有一番情趣。
大理为少数民族聚居地,民族风情浓郁,各民族保存有许多传统节日和习惯。
每年农历三月十五至二十一日举办三月街,历时七天,在大理古城点苍山麓及中溪河畔的空地上举行,以旅行、商贸活动为主。每年农历四月十一日为纪念两个因情化蝶的青年男女举行蝴蝶会。这一天的蝴蝶泉边是青年男女对歌、寻找美好爱情的地方。每年农历四月二十三至二十五日,大理白族由两位老年妇女领队,绕三塔、本主庙等地方,边走边唱边舞霸王鞭,谓之“绕三灵”,是大理白族较大的一次聚会。农历七月二十六至二十八日的石宝山歌会,是一次盛况空前的民族歌咏比赛。
大理白族风味食品别具一格,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主要菜有砂锅鱼、砂锅豆腐、爽沙乳扇、清蒸洱海鱼、酸鲫鱼、州破酥粑粑等。特色小吃有三道茶、雕梅、蜜饯。
目前,大理市拥有各类宾馆饭店66家,其中星级宾馆(饭店)29家:一星级2家,二星级18家,三星级7家,四星级1家;旅游定点餐馆43家;旅游定点购物单位20家;豪华旅游船4艘,旅游客车400余辆,出租车800辆;各类景区(点) 30多处; 白族三道茶、白族洞经古乐、白族服饰表演等为旅游者演出的固定场所7家;各类旅行社24家,其中国际旅行社4家。基本形成了食、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综合产业体系。
下关是大理现在的政治、经济中心,交通四通八达,旅游接待设施也相对完善。作为旅游名城,大理的住宿可以分为两部分:下关和大理古城。城中叶榆路的亚星大酒店(四星)是大理最好的酒店,下关最为著名的酒店是漫湾酒店,其次是苍山饭店、金达酒店。大理古城的护国路是各地自助旅游者传统下榻地,有众多价廉物美的家庭小旅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