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大树将军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大树将军

典源出处 《太平御览》卷四二三引 《东观汉记》 曰:“冯异字公孙,为人谦退,与诸将相逢,辄引车避道。每止顿,诸将共论功伐,异常屏止树下,军中号‘大树将军’。” 《后汉书·冯异列传》亦载。
释义用法 冯异辅佐东汉光武帝刘秀争夺天下,为偏将军。他为人谦和,不居功自傲。当诸将并坐论功时,冯异常退避到大树之下,被人誉为“大树将军”。后用此典称颂人德行高尚,不争名逐利。
用典形式
【思冯异】 唐·李商隐:“大树思冯异,甘棠忆召公。”
【将军树】 北周·庾信:“月落将军树,风惊御史乌。”唐·王昌龄:“虽投定远笔,未坐将军树。”清 ·归庄:“惠风早拂将军树,暖日初临学士砖。”
【大树将军】 宋·陈与义:“小游太一未移次,大树将军莫振功。”
【大树日萧萧】 唐·杜甫:“无由睹雄略,大树日萧萧。”
【将军大树旁】 宋·苏轼·“丞相祠堂下,将军大树旁。”

大树将军dà shù jiāng jūn

形容将师为人大度有威望。《东观汉记》:“冯异字公孙,为人谦退,与诸将相逢,辄引车避道。每止顿,诸将共论功伐。异常屏止树下,军中号‘大树将军’。”(引自《太平御览》卷四二三)李商隐《武侯庙古柏》:大树思冯异,甘棠忆召公。张九龄《饯王尚书出边》:树比公孙大,城如道济长。杜甫《故武卫将军挽词》之三:无由睹雄略,大树日萧萧。

当前位置:主页 > 成语大全 > 成语故事 >

大树将军

 【出处】: 《后汉书·冯异传》:“冯异,字公孙, 为人谦退不伐。诸将并坐论功, 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
【故事】: 东汉初年, 颍川父城 (今河宝丰东) 人冯异, 为人谦让, 不与人争高下。他帮助汉光武帝刘秀争天子, 每次争战后, 众将就多并坐一起, 评论功绩, 不少将领常常争得面红耳赤。而冯异则常常退避树下, 因此, 军中给他起了一个“大树将军”的称号。有一次, 光武帝破了邯郸, 决定更换军队的部分将领。这时, 不少士兵都表示愿意听从“大树将军”的指挥。
【意思】: 常在大树底下的将军, 原指东汉时候的将军冯异。后常指不居功自傲的将领。
【古例】: 《南史·冯道根列传》::武帝尝指道根示尚书令沈约, 美其口不论勋。约曰:‘此陛下之大树将军也。’”
  • 上一篇:大事不糊涂
  • 下一篇:大庭广众

典故“大树将军”的出处、意思和举例 - 可可诗词网

大树将军

 典源出处 《太平御览》卷四二三引 《东观汉记》 曰:“冯异字公孙,为人谦退,与诸将相逢,辄引车避道。每止顿,诸将共论功伐,异常屏止树下,军中号‘大树将军’。” 《后汉书·冯异列传》亦载。

 

释义用法 冯异辅佐东汉光武帝刘秀争夺天下,为偏将军。他为人谦和,不居功自傲。当诸将并坐论功时,冯异常退避到大树之下,被人誉为“大树将军”。后用此典称颂人德行高尚,不争名逐利。

用典形式

【思冯异】 唐·李商隐:“大树思冯异,甘棠忆召公。”

【将军树】 北周·庾信:“月落将军树,风惊御史乌。”唐·王昌龄:“虽投定远笔,未坐将军树。”清 ·归庄:“惠风早拂将军树,暖日初临学士砖。”

【大树将军】 宋·陈与义:“小游太一未移次,大树将军莫振功。”

【大树日萧萧】 唐·杜甫:“无由睹雄略,大树日萧萧。”

【将军大树旁】 宋·苏轼·“丞相祠堂下,将军大树旁。”

大树将军

借指不居功自傲的将领。《南史·冯道根传》: “武帝常指道根示尚书令沈约,美其口不论勋。约曰: ‘此陛下之大树将军也。’ ”
●《东观汉纪·冯异传》: “异敕吏士,非交战受敌,常行诸营之后,相逢引车避之,由是无争道变斗者。异为人谦退,每止顿,诸将共论功伐,异常屏止树下,军中号 ‘大树将军。’ ”东汉冯异屡建战功而为人谦恭,部队行军休息时,诸将都评论功绩,冯异常独坐树下,不评功摆好,于是军中称他 “大树将军” 。

大树将军

指东汉时人冯异。《后汉书·冯异传》:“异为人谦退不伐,行与诸相逢,辄引车避道。进止皆有表识,军中号为整齐。每所止舍,诸将并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

大树将军

躲在大树底下的将军。用以赞誉人谦逊退让,不与别人争功夺利。西汉末年,刘秀领兵平定天下时,偏将军冯异屡立战功。但他为人谦和退让,从来不计较利害得失。东汉建立后,许多将领坐在一起,常常为战功争得不可开交。每到此时,冯异总是独自一人躲到大树底下。为此,军中送给他一个雅号叫做“大树将军”。(见《后汉书·冯异传》)

大树将军

大树将军

中国东汉将领冯异(?—公元34)。颍川父城(今河南宝丰东)人,曾跟随刘秀参与消灭王郎割据势力的战斗,镇压过赤眉、铜马等农民起义。冯异博学多才,具有远见,帮刘秀制定赢得人心的夺取天下之策。善于谋略,富有计策。建武元年,离间刘玄守将,困刘于孤城,终于夺取洛阳要地。崤底之战,他先使诡计,伺机突袭,迫赤眉军8万余人溃败。冯异长于用兵,足智多谋,为人谦虚,从不言功。打胜仗后,将领们论功之时,他常退避树下,被军中誉称为“大树将军”。

☚ 龙城飞将   万人敌 ☛
好将官

好将官

有才智的将领:才将
有学识、风度儒雅的将官:儒将 儒帅
有谋略的将领:谋将
独当一面的将领:特将
不居功自傲的将领:大树将军
久经战阵的将领:逸将
善战的将领:战将(~千员) 金琕
良将,贤明的将领:明将
有丰富经验的将官:耆将 耆率
年老的将领:老将
勇敢的将官:勇将 雄将 骁将 虓将 悍将 老大虫
勇猛善战的将领:虎将
勇猛的将领:枭将 猛将 熊虎将 熊虎之将
勇猛得力的将领:爪牙之将
骁勇的将领:骠将 票将
骁勇善战的将领:斗将
百战百胜的将军:百胜将军 千胜将军
忠心耿耿的边将:云中太守
坚决抵抗、宁死不屈的将官:断头将军

☚ 各种将官   不好的将官 ☛

大树将军

成语。指东汉冯异。后以此代指不居功自傲,谦虚谨慎的将领。《后汉书·冯异传》:“诸公并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南史·冯道根列传》:“武帝尝指道根示尚书令沈约,美其口,不论勋。约曰:‘此陛下之大树将军也。’”

大树将军

军人道德人格术语。语出《后汉书·冯异传》:“诸将并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为‘大树将军’。”大树将军特指东汉的冯异,他辅佐刘秀建立了东汉,是有功之臣,论功时他却躲在树下,不争功,故得此名。常用来赞扬不居功骄傲的将领。军事指挥员要有“大树将军”的谦虚品德,有功不居,永保普通一兵本色。具有这种人格的将军才是高尚的。大善地法 佛教术语。小乘佛教说一切有部心所法(指精神活动的主体所引起的心理活动或精神现象)之一。为一切善心而引起的心理现象: (一)信。指心地澄净,笃信佛法;(二)不放逸。指努力修习诸善法、远离不善法;(三)轻安。指身心轻适安稳、使修佛、行善能顺利进行;(四)捨。指舍弃俗欲,达到不偏颇、平静和平等的心境;(五)惭。指对所犯过错自感羞耻,不愿再犯;(六)愧。指对所作罪业在他人面前感到羞耻、害怕责罚,不愿再犯;(七)无瞋。指对任何痛苦和造成痛苦的条件不愤恨,凡事无怨无恨;(八)不贪,指对物质生活条件不存贪心:(九)不害。指以慈悲为性,不害众生;(十)精进。亦称“勤”,指勤奋努力修习不怠。(据《俱舍论》卷四《大乘广五蕴论》)

大树将军

指东汉冯异。形容不居功自傲,谦虚谨慎的将领。唐代房玄龄等《后汉书·冯异传》: “诸公并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

大树将军dà shù jiānɡ jūn

指不居功自傲的将领。a general who never prides himself on his merits

大树将军dà shù jiāng jūn

大树将军非正式的将军名号,而是将军冯异的外号。《后汉书·冯异传》:"异为人谦退不伐,行与诸将相逢,辄引车避道。进止皆有表识,军中号为整齐。每所止舍,诸将并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及破邯郸,乃更部分诸将,各有配隶。军士皆言愿属大树将军。"

大树将军

东汉大将冯异,为人谦退,每当众将讲论自己的功劳时,自己常退居在大树下,而回避谈论自己,军中称其为大树将军。形容将领谦让有风度。


大树将军

东汉光武帝刘秀属下将军冯异的称号。冯异为人谦逊,行军休息时,诸将都坐在一起议论自己的功劳,而他经常独自坐在大树下,故军中称他为大树将军。

大树将军dà shù jiāng jūn

原专指东汉的偏将冯异。据《后汉书·冯异传》载,冯异屡立战功却谦和退让,在众将争功之时,独自一人躲到了大树底下。人称“大树将军”。后因以指不居功自傲的谦和之人。

大树将军dàshù-jiāngjūn

〔其他〕 指不居功自傲的将领。语出《后汉书·冯异传》:“诸将并坐论功,异(冯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南史·冯道根传》:“武帝尝指道根示尚书令沈约,美其口不论勋。约曰:‘此陛下之~也。’”
△ 褒义。多用于将领方面。

大树将军dà shù jiāng jūn

《后汉书·冯异传》:“诸将并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 ‘大树将军’。”后多指不居功自傲的将领。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6: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