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再则……
“一则”、“再则”,连词。 连用构成“一则……再则……”的关联格式,意义和用法跟“一则……二则……”相同,表示并列关系。例如: ❶ 在那时,也有这样的青年:听他的议论,头头是道,看他的行事,世故深通,一则曰:“这是应付环境”,再则曰:“为了生活,不得不然”,真人面前说假话,放一个屁也要“解释”出一番道理来。(茅盾《一点回忆和感想》) 序数可以递增,说成“一则”、“再则”、“三则”……,表示多种原因或目的。 例如: ❷ “……你可说:‘孩子们多了我早知道早晚要有这一天,所以我早就给他们安排了!’这样一则可以表明你有远见,再则可以表明你大公无私……,三则可以省去你临时麻烦。”(赵树理《三里湾》) “再则”可以单用,相当于“其次”、“此外”,表示在已经举出的项目以外,再有补充。例如: ❸ 纠正的方法:主要是加强教育,从思想上纠正个人主义,再则处理问题、分配工作、执行纪律要得当。(毛泽东《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 ❹ 应当计算,主要的是红军,再则革命根据地的人民,在整个反“围剿”斗争中物资需要的最低限度。(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再则”也可以换用“另则”。 例如: ❺ 一则,他做饭这件事情本身,我们就于心不忍,禁止他做还不行;因此做好做歹,我们只好将就。另则,近几年爸爸的性格也有变化。 (母国政《我们家的炊事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