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多宝塔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多宝塔佛塔名。塔在千福寺内,《清一统志》卷二三○:“(寺)在长安县(今同)西二里,唐建,内有多宝塔,今名铁塔寺。”相传多宝是东方宝净国的佛,他生前立下誓愿,说自己成佛后,若遇十方国土有说《法华经》者,放置自己全身舍利的宝塔即会涌现其前。后来释迦牟尼于灵鹫山说《法华经》,果然有多宝塔涌现。事见《妙法莲华经·见宝塔品》。据《感因碑》载,唐释楚金“因静夜持诵,至多宝塔品,身心泊然,如入禅定,忽见宝塔宛在目前。”遂于千福寺择址建多宝塔。故岑参《登千福寺楚金禅师法华院多宝塔》诗云:“多宝灭已久,莲华付吾师。宝塔凌太虚,忽如涌出时。”东林寺 寺名,故址在江西庐山。南朝刘宋僧慧远所居之处。《高僧传》:“沙门慧永居在西林,与慧远同门旧好,遂要同上。永谓刺史恒尹曰:‘远公方当弘道,今徒属已广而来者方多,贫道所栖褊狭不是相处,如何?’恒乃为元复于山东更立房殿,即东林是也。”孟浩然《晚泊浔阳望香炉峰》诗:“东林精舍近,日暮但闻钟。”吴融《寄僧》诗:“应怜正视淮王诏,不识东林物外情。” 多宝塔佛教建筑。因塔体呈白色又称白塔。在大足县北山对面山巅。原在白塔寺前,今寺毁。南宋绍兴十八年至二十四年 (1148年~1154年)建。为八角13层楼阁式砖塔,高31米,塔身呈腰鼓状,内实为8层,有梯道可至塔顶。塔身内外雕有大量佛像及图案,共编80号,其中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故事在大足石窟中独此一处。塔南侧下的绝壁上凿有2尊高约10米的大佛,抚膝并坐,因处北塔之下,俗称 “二佛背塔”。1980年公布为第一批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多宝塔 多宝塔位于普陀山普济寺前。建于元代元统二年(1334)。因系太子宣让王为孚中禅师而建,故又称太子塔。明万历二十年(1592)重修。塔高32米,四面五层,一至四层四边均凿龛雕佛,基座、栏柱均雕有蟠龙、螭首,造型生动。塔顶檐角饰有山花蕉叶,甚为精美。塔西有建于明代的莲花池、清雍正时所建御碑殿。附近一带是普陀山风景最佳处。清人邬景曙《莲池夜月》诗有句云:“水满波澄月色明,幽香遥拂晚风清;勿惊身在莲花上,更待何年说往生。” ☚ 普济寺 不肯去观音院 ☛ 多宝塔 多宝塔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山摩崖造像的组成部分。位于北山佛湾西北山顶。又名北塔,亦称白塔。建于南宋绍兴十八年至二十五年(1148—1155),明清均有修葺。塔系砖砌,塔身为八角腰鼓形,全高33米,塔基边宽3.6米。外有十二道塔檐分塔为十三级,内连底层共八级,有梯道可达塔顶。塔外第一级八角处立有八根石柱,刻盘龙绕柱,柱上托一莲台,上蹲托塔力士。塔内外壁嵌宋代雕刻一百余幅,外镌花草图案及白描佛像;内刻五十三参像及人物像等,题材丰富,雕刻精美。附近有圣寿寺,始建于宋,今存天王殿、玉皇殿、大雄宝殿等,为明清建筑。寺周古柏森森,景色清美。 ☚ 北山摩崖造像 南山石刻 ☛ 多宝塔 多宝塔俗称李俊塔。位于县城西南李俊镇。始建年代未详,据檐铃铭文可知,至迟于明万历年间已建成。塔为八角形楼阁式,砖砌十三层,通高31.52米。底层东面辟有券门,塔室为厚壁空心式木板楼层结构,内径2米,有木梯可盘旋登顶。塔顶刹座为八角形,每面正中设一佛龛,龛内供佛像一尊。刹座承宝珠式刹身,其上为桃形攒尖式塔刹。部分塔层设券形门窗。塔层之间,以叠涩砖和菱角牙子出檐,各层檐角悬有风铃。1986年进行了全面整修。 ☚ 新寨子清真寺 5. 平罗县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