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资源与经济发展
外部资源亦称国外资源,它大体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外国的援助,简称外援;一类是外国的投资,简称外资。其中外援是指 “通过让与条件所形成的国际转让”。所谓 “让与条件” 是指这种转让是不需要偿还的赠予,或者是具有优惠条件的贷款。外国投资又称为外国私人投资、国外直接投资,指一国从国外获得资产的活动。
从引进国外资源的发展中国家来看,利用国外资源主要是为了解决国内资源的不足,促进本国经济更快地发展。从输出资源的发达国家来看,它们向发展中国家输出资源或进行援助,动机是很复杂的,有的是出于经济利益动机,有的是出于军事动机,有的是出于政治动机。
总的来说,凡是用于支持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消除贫困和收入不均的国外资源,就可以说是利用国外资源或外援。
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的积极作用有:
(1) 引进外资可帮助发展中国家填补储蓄缺口,解决由进口大于出口造成的国际收支逆差问题。
(2) 从国外获得国内生产急需的特殊的商品和劳务 (主要是资本品、中间产品、原材料等)。
(3) 获得了以提高国内劳动生产率的技术、新的生产方法,以增强国内提高产出水平的能力。
(4) 通过采用国外的生产方法、程序,促进国内的技术创新,创造出适用于国内的适宜技术。
(5) 弥补国内技术、管理、企业家才能方面的不足,培育自己的企业家阶层。
(6) 通过将外资企业的辅助性产业(如零件加工厂、修配厂) 转包给当地企业,培育国内企业家; 并通过这种活动为国内产业创造前面和后面联系效应。
(7) 通过外资企业的活动,建立国内同海外的银行、市场的联系,并从海外获得新的资源供给。
(8) 利用外资企业的资金和条件来培训国内的劳动力、技术人员、管理工作者。
(9) 通过外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扩大国内就业,尤其是熟练工人的就业。
(10) 从跨国公司等外资企业的利润收入中征收税收,增加国库收入。
(11) 通过消除国内在自由贸易、要素流动方面的障碍,来促进要素的合理流动,发展国内各地区之间、国内与国外的贸易,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12) 通过外资企业的发展,促进国内生产的专业化,形成规模经济,提高社会获利能力,以迅速增加国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