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越见“内越”(142页)。 外越 外越又作外粤。古代对岭南壮族先民他称之一。《越绝书》:“娄门外力士者,阖闾所造,以备外越”。春秋时,吴、越王将其属地内之越人称为内越;属地以外地区之越人统称为外越,包括了秦汉时浙江南部之东瓯,福建之闽越,江西之扬越,江汉之夔和岭南之西瓯、骆越诸支。通常又指岭南之西瓯、骆越。《汉书·南粤王传》:高后“出令曰:‘毋予蛮夷外粤金铁田器、马、牛、羊;即予,予牡毋予牝。’”《越绝书》宗祥注:“所谓托外越者,即今南粤可知也。” ☚ 西越 大越 ☛ 外越春秋战国及秦时对今江苏、浙江、福建沿海和附近岛屿的越人部落称谓。有时亦作地域之称,如蒙文通《越史丛考》:“所谓‘外越’者,殆指、东海外之越地而言”。其名最早见于《越绝书》,该书《记吴地传》云:“娄门外力士者,阖庐所造以备外越”,即吴王于娄江上筑娄门以防范外越人侵袭。同书《记地传》还说: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徙天下有罪谪吏民置海南故大越处,以备东海外越。”当时他们主要靠捕捞海产品为生,善造舟楫与航海,很早就把中国大陆先进文化传播至太平洋诸岛。 外越参见“百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