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外向型农业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外向型农业agriculture for export

一国或一地区面向国际市场,借助于国际分工来实现再生产的农业。其发展的出发点、立足点不是国内市场,而是国际市场,同国际市场进行广泛的生产要素和最终产品的双向交流,借助于国际市场来完成再生产的循环活动;并建立起同国际市场需求变化相适应的生产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和组织结构,形成符合国际规范、有利于双向交流的农业运行机制和宏观管理体系。

外向型农业

见“创汇农业”。

外向型农业Export-Oriented Agriculture

也称农业国际化。在产业革命的基础上形成的统一世界市场和国际分工中的农业。这种农业面向国际市场,既要出口,也要进口,是国际范围内的农业商品化和专业化的产物。其特征:(1)是以成本效益为依据的商品贸易的最大外延,以国际市场的农产品状况作为调整本国产业结构的重要依据;(2)是国际专业化分工的结果,每一个国家生产哪种产品依自然条件、历史习惯、人的素质和装备水平而定,受商品经济的市场法则检验;(3)外向型农业与产前、产后部门组成一体化,由产前、产后部门,特别是加工部门指导农业生产、销售和进出口;(4)更加依靠现代工业。首先,现代工业装备了农业,使农业劳动力大量转移,由自治农业变为商品性农业。其次,今后农产品的国际交换将主要是加工产品。再次,外向型农业和基础结构密不可分,现代工业形成的基础设施不仅是整个现代社会彼此沟通的物质基础,也是食品加工业发展的必备条件。

外向型农业Export-oriented Agriculture

亦称“农业国际化”。一个国家或地区面向国际市场,借助国际分工来实现再生产的农业。外向型农业发展的出发点、立足点不是国内市场,而是国际市场,同国际市场进行广泛的生产要素和最终产品的双向交流,借助国际市场来完成再生产的循环活动,并建立起同国际市场需求变化相适应的生产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和组织结构,形成符合国际规范、有利于双向交流的农业运行机制和宏观管理体系。外向型农业的特征包括:
❶以国际市场的农产品状况作为调整本国农业生产结构的重要依据;
❷每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哪种产品根据自然条件、历史习惯、劳动力素质和装备水平而定;
❸外向型农业与产前、产后部门组成一体化,由产前、产后部门特别是加工部门指导农业生产、销售和进出口;
❹更加依靠现代工业。

外向型农业

外向型农业

以商品生产为前提,以国际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出口创汇促进本国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为目标,使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生产、科研、流通、金融服务、贸科工农等各环节有机联系在一起的,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之上的专业化、社会化的开放式农业。外向型农业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农业商品率均处于较高的水平,是农村商品经济和农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必然出现的具有相当规模和技术水平的经济系统。外向型农业有产品的花色品种、质量和加工、保鲜、包装、运输、信息等一系列特殊要求,因此,除具有内向型农业的一般特征外,在科学技术方面还具有以优质求生存,以系列化配套技术求发展、以时效性技术争优势、以更新换代技术作后盾、以严格的技术标准保信誉等特点。发展外向型农业需要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特别是要处理好进口与出口、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生产者与经营者、产地与港口、农业部门与外贸部门的关系。

☚ 外向型企业   外向型乡镇工业 ☛
外向型农业

外向型农业

参见“创汇农业”。

☚ 创汇农业   平面农业 ☛
0000087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4:4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