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木垂荫图
明董其昌作,纸本水墨。曾为清宫收藏。《夏木垂荫图》是董其昌的重要代表作,以巨型大轴 (纵321. 9厘米,横102. 3厘米) 描绘夏日山间的苍翠景色。画面近处山石圆浑秀润,呈雨后苔滑之状,石缝间灌木丛生。两株古柯,躯干微曲,参天而立,枝长叶茂,勃然焕发生机,后立3棵小树,形成一片浓荫。远处高山重叠,渐次升高,坡石上杂树成行,层林叠翠,山上有白云缭绕,飘忽出没在峰峦间。使人有山高水长,旅途艰辛的劳顿之感,又使人从崇山峻岭中歇息之处,领略到林木垂荫之趣。可见作者构思之精巧。图中山坡峰巅尽勾矾头,体大且圆,均呈椎形,描绘出江南山体的湿润秀丽,也表现出在赤日炎炎下的光线效果。在清润明净的山水之间,点缀以草屋数间,反映了文人隐逸山野的情趣。幅上草书自题: “董北苑夏木垂阴图,观于长安吴太学所,始知黄子久出蓝之自,米元章评其书云: ‘口能言而笔不随’,余画政 (正) 如此。” 董其昌 (1555—1636) 字玄宰,号思白、思翁,别号香光居士,华亭 (今上海松江) 人。万历十六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官至礼部尚书。卒谥“文敏”。精于鉴赏,擅长书画。书法秀逸,自谓于率易中得秀色。山水画吸取董、巨、米、高精神,追求笔墨意趣,画格古雅秀润,是明代画坛“松江派”的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