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昶戛玉秋声图轴
明。夏昶绘。纸本墨笔。纵151厘米,横63.7厘米。上海博物馆藏。夏昶(公元1388—1470年),字仲昭,号自在居士,又号玉峰,江苏昆山人。早年冒舅氏“朱”姓,永乐十三年以“朱昶”名举进士,书法名列第一,以善书入翰林院,授庶吉士,历任中书舍人、吏部考功主事、江西瑞州知府、太常寺少卿。“为政平易”,“坦率乐易,不拘小节”。天顺元年去职还乡,以诗画燕乐自娱而终其身。夏昶诗文书法皆妙,尤以墨竹擅名于时,初师王绂、陈继等,后汲取元人画法,自成一格。笔势洒落,墨色苍润。烟姿雨色、偃直浓疏,动静俱佳,时人推为第一,并驰名域外,而有“夏卿一个竹,西凉十锭金”之谣。夏昶注意表现竹姿的超然神韵,但更重视生竹自然情态,与元人李衎一脉相承。从学者甚众,张绪、屈礿、吴献、魏天骥、冯起震等皆为一时名手。夏昶也能画人物、佛像,但传世很少。此图描绘一丛在秋风中摇曳舞动的修竹。坡岗和缓,兰草丛生,一块湖石峭然屹立,质地坚实。峻拔超逸。石后映带细竹三竿,轻劲潇洒,姿影婆娑,飒飒秋风吹得竹枝左右摇摆,吹得竹叶上下飞舞。人们仿佛可以听到一首由风、竹奏和的秋歌,凄婉哀凉,幽转绵长。此图布局简疏,风竹与湖石形成了鲜明的动静对比。墨竹笔法劲健,枝叶的阴阳向背和前后交映的空间效果以浓淡虚实相生的墨色来表现,湖石勾勒灵动,皴擦放纵,有书家意味。整幅画风格清俊秀逸,兼有专家与文人画二者之长。图中自题:“戛玉秋声。”款署“仲昭”,下钤<东吴夏昶仲昭书画印>朱文方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