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岛
五口通商之后,黄浦江河口有拦门浅滩名日吴淞外沙,向上5.3公里河道分为南北二支,北支出口处又有拦门浅滩名日吴淞内沙。由于淤沙不断沉积和游移,吴淞内沙形成一块高出水面的小沙洲,就是现在的复兴岛。它成为船舶进出上海港的最大障碍。1905年成立黄浦河道局。1907年开始对吴淞外沙、内沙进行治理。自1912年起,重点整治位于扬树浦与陈家嘴之间的周家嘴。此处河面骤宽,水势分散,且涨落潮水流方向不一,形成范围较大的浅滩。因此1915~1916年在上海一面建造弧形长堤的范水流,使水流趋向浦东一面自成航道,并沉排抛石,于是围堤内逐渐淤积。至1926年,上海段填高成陆。继而在中部和下游进行围埝吹填。工程历时十多年,吹灌成陆面积达1600余亩,吹填泥方量为1050余万立方码,成为弓形岛,长9600英尺,最宽处中部为1676英尺,命名为复兴岛。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霸占该岛作为军械储存地,改名为定海岛。抗战胜利后仍改为复兴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