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元古李白有一首《古风》诗,叙述了诗三百篇以来文学风尚的更迭嬗变,表现了对《大雅》、《正声》和儒家圣贤的仰慕,并以“圣代复元古,垂衣贵清真”一语,提出了通过复古来革新诗歌的主张。“元”是初始的意思,“复元古”也就是“复古”。 复古是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孔子语中就有“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好古敏以求之”、“克己复礼为仁”一类警句。儒家主张复古的原因在于,他们的学说在很大程度上渊源于上古时代的思想。例如孔子的政治要求就是希望恢复到唐虞三代的社会:一方面通过尧舜禹汤文武这些具有伟大人格的圣朝天子来整饬社会的道德,另一方面通过圣人所立的礼制来恢复社会的秩序和稳定。虽然自战国以来,出现过许多次“礼崩乐坏”的局面,但中国的政治结构并没有多大变化,历代王朝的政治经验也往往重复。由于统治者的推波助澜,儒家的复古主张后来成了社会意识中的一项基本原则,同时也成了儒家文学主张的一项基本原则。例如《文心雕龙》即以《原道》、《征圣》、《宗经》三个专门篇章,阐述了复古理论。 复古主张在唐代的诗歌理论和散文理论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例如陈子昂说“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作;”卢藏用说“孔子殁二百岁而骚人作,于是婉丽浮侈之法行焉”:这都是李白的通过复古反对雕饰的诗歌革新主张的先声。在唐代散文创作领域中,则出现了以复古为旗帜的轰轰烈烈的古文运动。这些理论的要点是:推崇儒家经典,强调雅正,重视政教之用,主张以道为本,反对浮华。尽管这些理论曾在文体改革方面发生了一些积极作用,加强了作者们对作品内容的重视,但它们把艺术与政治相等同的缺陷也是十分明显的。从这里可以看出儒家思想对于唐代诗歌发展的巨大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