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声调谱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声调谱

声调谱

诗律论著。清赵执信(号秋谷)撰。包括《前谱》、《后谱》、《续谱》,称《声调三谱》。一卷。亦有分为二卷、三卷者。据传执信曾问诗之声调于王士禛,士禛讥而不肯言,执信乃发唐人诸集,将古、近体诗中的平仄声调,加以排比综合,终于得出一些合乎规律的看法,著成此书。认为古诗中不能用律诗声调,律诗中除谐律句外,拗体律句宜平仄相救。为中国诗律史上一大发现。另翁方纲《小石帆亭著录》所载《赵秋谷所传声调谱》,杂有翁氏见解,与本书不尽相同。有《清诗话》本。

☚ 围炉诗话   谈龙录 ☛
声调谱

声调谱

诗话著作。清赵执信撰。此书分前、后、续谱,故亦称《声调三谱》。有合为一卷者,或分为三卷者,亦有以前后谱为一卷、续谱为一卷者,但于内容均无大出入。唐代律体盛行之后,古诗写作便产生一个避免律调的问题。对古诗声调的注意,始于明人。如李东阳《怀麓堂诗说》云:“古诗与律不同体,必各用其体乃为合格。”后谢榛《四溟诗话》、胡应麟《诗薮》等亦有议及者。清初钱谦益、冯班、吴伟业、王士禛等人,继续探讨这一问题。据说赵执信曾向王士禛讨教古诗声调问题,不得其详,于是独自钻研,从唐代大家名作入手,“发愤三、四月”(李重华《贞一斋诗说》),终于悟出古诗与律诗在声调上的区别,著成此书。赵谱一出,又推动王士禛门生整理出《王文简古诗声调谱》(文简为王士禛谥号)、《律诗定体》等作,从此开了论诗谈声调的风气:“自渔洋、秋谷之书行,此说几于家喻户晓矣。”(梁章钜《退庵随笔》)赵谱所论,大抵以三平为正格,又多采冯班之说。后翁方纲、翟翚、许印芳、吴绍灿、董文焕等对此书所论又有所驳正,使这一项研究更趋精密。有《清诗话》本。

☚ 谈龙录   声调三谱 ☛

声调谱

声调谱

清赵执信撰。以其有《前谱》、《后谱》、《续谱》之分,故又名《声调三谱》,有都为一卷者,有以前、后谱为一卷,续谱为一卷者,有分为三卷者。《续谱》后又附有《通转韵式》。据传赵氏曾向王士禛求教声调之学,王氏靳不肯言,赵乃于唐人诗集中反复推究,始知古调律调之分。盖古调乃自然的音调,故以语言的气势为主;律调乃人为的声律,故以文字的平仄为主。此书一出,遂成为中国诗律史上的一大发现。但所言规律,尚不精密,故只有开创之功,而非完善之作。

☚ 五方元音   声调谱拾遗 ☛

声调谱

一名《声调三谱》。诗论。清赵执信(1662—1744)撰。一卷。执信有《饴山堂文集》已著录。此编分前谱、后谱、续谱,故以“三谱”名,诸本又多分为三卷。又有附《通转韵式》者,《四库全书总目》谓“乃其门人所妄增”。书分五言古诗、七言古诗、乐词、五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等类。录诗五十二首,以诗旁圈点与诗后总论,研究诗之平仄声调。声调之说,明人无成书论及。王士祯初发其凡而未具体论述。赵氏于唐人诗集中反复推究,始知古调律调之分,著为是编,成为中国诗律史上一大发现。此书一出,王氏弟子急发其师遗稿,遂有《古诗平仄论》、《律诗定体》诸书。此编初窥诗律,虽荜路蓝缕,然于此后学者研究声律成风,有开创之功。此书翻印者较多,有《诗法萃编》本,《清诗话》本。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8:1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