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境界说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境界说 境界说王国维根据中西方文艺理论加以总结出来的一个重要文艺理论批评观点。此说见于他在1909年写成的《人间词话》一书。王国维认为:“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作者主要强调文学作品要抒发作者的真情实感,对自然界各种景物的描绘要求做到情景交融,物我浑然一体。由于物我关系的有所偏重,因而有“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区分;由于有“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因而才有“造境”与“写境”的不同。王国维首次明确了“境界”是品衡文学作品的最高水准,是对我国文学批评的一大贡献。 ☚ 文明戏 三大主义 ☛ 境界说 境界说清王国维的论词主张。“境界”,又称“意境”。其词本于佛经,原指某种悟道的境地。六朝时即被借以论诗,历代文论家曾不断加以探讨。唐皎然、司空图等已注意到意境不是客观“物境”与主观“情境”的简单相加,而是情寓于景, “思与境偕”,并从艺术形象的构成出发,提出“境象”问题。明朱承爵又从艺术形象的构成和艺术效果两方面,对其进行理论概括。宋严羽之所谓“兴趣”,清王渔洋之所谓“神韵”,也都涉及到意境问题。意境不仅用来品评书画、诗词,而且用以区分戏曲和小说作品的优劣高下,既是作家苦心追求的目标,又是评论家衡量作品的准绳。清王国维集意境说之大成,批判继承前人理论成果,同时借鉴西方有关美学观点,使这一理论得到丰富和完善。认为情与景是意境的两个基本要素,情景交融是其基本特征,追求感情的真挚、形象的真实和语言的真切是其核心,谓“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沧浪所谓‘兴趣’,阮亭所谓‘神韵’,犹不过道其面目,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为探其本也。”他还根据作者对“物境”态度的不同及主观感情体现方式的差异,将意境分为“写境”与“造境”、“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等不同形态,谓“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而“语语明白如画,而言外有无穷之意”,则是意境的艺术效果。“境界”说是王国维对中国文学批评理论的一大贡献,其间虽杂有唯心主义因素,但不少精辟见解,至今仍有继承价值。 ☚ 寄托说 五、格律及其它 ☛ 境界说 境界说王国维的诗学核心。见“意境说”条。 ☚ 才性说 心物交融说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