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物 > 資產類 > 錢糧賦税部 > 賦税 > 埭程 埭程 dàichéng 亦稱“牛埭”。過堰錢。古時在江河水流湍急、船行艱阻處設堰,用牛或人力助船過埭,所收之税,南北朝稱牛埭,唐代稱埭程。《南齊書·陸慧曉傳》附顧憲之奏議:“尋始立牛埭之意,非苟逼僦以納税也。當以風濤迅險,人力不捷,屢致膠溺,濟急利物耳。”《通典·食貨十一》:“〔唐肅宗〕上元中敕江淮堰塘商旅牽船過處,準斛納錢,謂之埭程。” 埭程 埭程南齐至唐中期征收的过堰钱。源于南齐的牛埭税。据《合璧事类》载: “江淮堰埭,商贾牵船过处纠钱,谓之埭程。”唐高宗上元元年(760)犹行。后废。 ☚ 牛埭税 邸舍税 ☛ 埭程唐代向行商征收的税目。官府在航道险阻的地点设埭(即堤堰),用人力或畜力助船通过而向船上客商征收税钱。开元二十六年(738),齐澣始“立伊娄埭,皆官收其课。”《通典》记:“江淮堰塘,商旅索船过处,准斛纳钱,谓之埭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