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城镇排水设施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城镇排水设施1949年全省只有成都、重庆、自贡3个建制市共有排水沟管324千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地政府把整修城市下水道作为办实事的重要内容。成都市在1956年总体规划中,第一次提出按雨、污分流制进行排水工程建设,在东北郊新兴工业区按分流制规划修建,并开始一级污水处理厂站的建设,取得一定成效。重庆市在1958年以后逐步对原旧排水沟管进行改造并增建雨污水分流设施,将下水道建设扩大到九龙坡等5个近郊新兴工业区,在城镇道路建设的同时,修建34个新式下水道沟管。1960年重庆市对下水道线路不良、堵塞、坍塌、不易进水等27项 “病害”进行技术改造。1963年成都市集中力量对下水道“病害”工程进行治理,1964年专项拓建干支管1.76千米。 在御河道的东西内侧, 敷设∅1500毫米~1600毫米的钢筋混凝土排水管。“一五”、“二五”计划建设开展后,工业企业增多,城市扩大,人口增多,工业污水、生活污水的排放量增大,江河水体的污染日益严重,成、渝等城市开始建立泵站、对污水进行初步处理后排放。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城镇市政建设增加经费,全省城镇的排水工程得到迅速发展。成都、重庆等大中城市均以干道建设带动其他各项市政建设,在整修、拓建、新建城镇干道的同时,与铺水道沟管同步进行。成都市按 “雨水分流,分区治理,统一规划,分期实施” 的原则,配合蜀都大道和一环路干道建设,修建横贯市东西和环城29.4千米的污水管,沿线建成45千米雨水干管,配合中小街道、住宅小区的建设,整治大小街道,拓建小区排水管网。1985年重庆市对3处 “污水瀑布” 用混凝土竖井隐没,防止污水对环境的污染; 对已破坏的干沟另辟新线,修建事故排除沟,以防患于未然,确保排水设施处于良好运行状态。近郊九龙坡等4个区,仅1978年~1985年新建下水道27千米,扩展到新的22个排水区,近郊排水沟系达80个。自贡市下水道在这一时期,配合拓宽新建街道,对下水道沟管经多次整修后,形成10余条主要下水道系,沟管共长106千米。1990年统计,全省23个建制市排水沟管长2353千米,密度4.8千米/平方千米,各市基本上形成排水管沟网,县城排水沟管长3099千米,总计全省城镇排水沟管长5452千米。其中成都市排水沟总长639千米,重庆排水沟总长436千米。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